小编导读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 Lao-Tzu (老子)
此“渔”非彼“渔”
在发起成立WeDo Club的这一段时间里面,也始终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每次都要问问自己,创建俱乐部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办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吗?是为了赚钱吗?……
最近,我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很多时候,我也会看到其他的组织发起的活动,也提到“授人以渔”,我也在不断的反思什么是“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课程中不仅仅有知识和理论,更有很多的工具和方法吗?
“授人以渔”是把我的理解讲给你们听,带你们一起剖析这个理论吗?
“授人以渔”是给到客户一大堆的工具包吗?
我好像没有答案……
我不太好讲到底每次活动是不是“授人以渔”,而目前我所从事的工作中,给我带来的启发就是,要从“需求出发”,从客户出发,重要的不是你要提供什么,而是别人需要什么?
所以,作为学习者而言,真正的“渔”是什么?还是上面那些吗?我想,有些人比我更有发言权,比如埃里克森学院的杨兰教练:
身边很多优秀的小伙伴儿,天分很棒,但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了好多东西,一直不断在评估判断。学东西倒不是坏事情,但学习了很多,但是自己内在没有逻辑框架,缺乏思维的出发点,没法子整合到一起,确实会出现问题。他们一忽儿觉得这个是全世界最好的,一忽儿觉得那个是绝对真理。讨论企业的东西,就说到企业的某种课程,某种方法好;讨论到家庭的问题,就再搬另外的一套东西,但总没有定见。在信息爆炸,人人过载的今天,我们又究竟能够学完多少流派?没有人需要对某个流派,某个老师做任何承诺,但是,我们确实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成长有所承诺。
方法五花八门,但对个人来说,重点是学习的思维框架,这恐怕比内容更重要。如果能够耐心一点,先把某种内容背后的框架弄明白,把它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证明。把某种真理贯注到生活中的每个层面,把这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整合到自己的身体里,我想这样的人几乎可以称得上得道了。就像许三多把那两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给融入骨髓一样。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哪怕每天就蹭一下,累积下来,恐怕效果也是惊人的。
——杨兰
《我所理解的教练核心能力11:管理进步和承担责任》
所以,我的理解是
“渔”是系统,是体系,是背后的逻辑框架,更是你的“定见”。就如同文章开头的导读里面提到的出处:“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这里的“渔”指的是“网”,而“网”不是工具,而是体系。
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在社群里面分享的TTI发布的《DISC测评的十大误区》白皮书,提到“DISC”总会有很多人说“没有用,那么多人讲,都讲烂了……”之类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DISC行为风格是一个系统,并不只是四个字母而已,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这里我又要安利一些我参加的DISC国际双证班,把DISC+做到了极致,不得不让人佩服。
不过,纵观现在的“知识产品市场”,鱼龙混杂,究竟哪些才是我们想要的“渔”呢?
哪些是“好多渔”,哪些是“好多余”呢?
如何找到真正“渔”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DISC国际双证班,因为,他真的为我们找到了“好多渔”。在DISC国际双证班,我不仅找到了“渔”。更发现了“找到好多渔”的方法,那就是:
“找到知识的源头”
比如,我们来看一下大师都是跟谁学习的,就知道了,以下为《赋能教练》包班时,介绍玛丽莲博士的一段话。
再比如,在进行“正面管教”包班时,海峰老师答疑文章内里面提到过为什么要办这次包班,在众多的育儿教育领域里面,为什么最后选定的是“正面管教”呢?
且看下文:
于是在我自己看的书外,
开始去翻太太的书架,
希望至少可以和太太保持到同步。
我自己的学习习惯:
【1】看书都找理论创始人的书看。
【2】尽量能面对面的请教和交流。
【3】做系统性的学习和复盘实践。
太太看的和育儿比较相关的系列课程(有代表作,有训练系统,有操作手册),主要有高效能家庭,非暴力沟通,P.E.T父母效能,正面管教等。
高效能家庭的作者史蒂芬·柯维,2012年去世,他更被大家知道的畅销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影响我最大的书之一;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2015年去世,双证班社群做过关于《非暴力沟通》内容讲师版的包班;
P.E.T的父母效能教练托马斯·戈登,2002年去世,对应到企业里有领导效能,对应到学校有教师效能。
喜欢研究这种系列课,而不只是看一本两本独立的畅销书,是希望其训练和落地体系得到时间的验证。真的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资料可以参考,有足够多的高水平的实践者可以交流。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可能信息过多,
一方面实践者传播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最有名的未必代表最好的。
翻阅《正面管教》的书籍,里面提到要完成“概念的拼图”:给予鼓励,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把错误当成好的学习机会;能够理解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相互尊重,和善而坚定,能照顾好孩子也能照顾好自己;家庭会议和班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能照顾好自己。
看的时候,我总能把非暴力沟通、父母效能、高效能家庭等概念融在其中。在网上寻找资料的同时,发现两位创始人80多岁的 简·尼尔森 和60多岁的 琳·洛特 还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讲台上。接着寻找亲授的开课信息,发现简一般上半年到中国,琳一般是下半年到中国。简是理论提出者,琳则擅长设计活动。市面上做正面管教的机构不少,有些的大师介绍里面只有简,有些的大师介绍里只有琳。
——李海峰
《要对得起 孩子的美好》
所以,向知识的源头学习,才能找到真正的“渔”。
如何找到源头呢?
借鉴海峰老师的思路,总结如下
第一种,创始人(知识的源头)的相关书籍,研究学习。
这个,别人帮不了你什么的。不过这些要真的有些鉴别能力,看是否属于“二道贩子”还是真正的“源头”。每个人对于“源头”的定义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学习“OD”,有些人觉得我只要知道OD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了,有些人觉得还要学习教练、引导等,有些人觉得还要学习催眠、心理学等等……
这里的“度”是需要自己把握的,究竟到哪一个层面就可以了,需要自己进行判定。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这种“追根溯源,持续探索”的精神。
第二种,当面请教,当面学。
这也就是我们进场说的参加培训和学习,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创始人还健在的话,当然选择去上创始人亲授的课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比如《4D卓越团队》创始人查理佩勒林博士,近几年还活跃在培训圈,如果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强烈建议大家去上查理佩勒林博士的认证课。因为创始人一般都会选在在某个阶段不再讲授基础的课程,而去讲更加高阶的课程,或者隐退交给其他人进行讲授。
再者,课程上的很多内容,是书籍上的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不来的(比如教练过程中的语音语调的运用,现场体验和看书完全是两种状态)。尤其是在线下课程中,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与互相学习,往往会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如果无法向创始人学习的前提下,那么就要选择向真正的大师学习,比如学习教练,我选择的是玛丽莲博士、Paul博士,都是MCC级别(大师级教练)。如果,想系统的学习教练,我的建议还是要想MCC学习。
其他的学习内容也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学习教练,多说一点点。在我看来,一个没有经过认证的“教练”,就算在业内大咖为她打Call,现在的我也对学习的内容和效果持怀疑态度。并不是不好,而是我觉得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参加这种沙龙活动,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需要向真正的大师学习。在沙龙活动中,往往我的的某些直觉(尤其是主讲人的一个理解和认知我不认同的时候)在我向大师亲自请教的时候得到了验证。
我想青岛当地关于“教练沙龙”活动,有很多只是能让你简单了解一下“教练式”,而无法真正的理解教练。在没有Bing之前,就去Doing,我想,这不符合教练的假设和基本逻辑。甚至,在没有理解教练的前提下,极有可能走偏。我个人认为学习教练,最低的门槛应该是“PCC”。如果只是了解教练,那无所谓的。
所以,参加创始人的培训,参加大师级的培训。就像海峰老师说的那样:“去上更先进的课,不要上更多的课”
第三种,向创始机构学
有些时候,某些领域的发展较快,应用较多时,又会出现另外一种怪圈,就是业内的遍地都是专家,都是大师。
这种情况下,我就推荐向创始机构学习,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版权课程,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找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学习。
商业机构为了商业化,一定是有相关的体系和逻辑做支撑的,这一点必须值得推荐。而且,我个人建议向创始机构学,因为只有在创始机构,才能尝到原始的味道。
一波硬广
其实,讲了这么多,我是想打一波硬广。
作为HR,应该知道“职位评估”这个工具,或方法论,这个也是各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传统HR咨询的三大样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目前各大咨询公司的方法论和工具(如海氏(Hay Group)的海氏评估、美世(Mercer)的IPE、翰威特 Job Link)都可以在某文库中找到完整的量表。
我个人实际运用过海氏评估和翰威特的Job Link的,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你只是拿到某文库中别人泄密的版本,其实,对你个人来讲,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你缺少自己的“定见”,你无法从中系统的学习其中的逻辑框架和体系。而各大咨询公司因为知识版权和业务特点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认证培训。
目前的市场内,我只知道美世是有相关的认证课程的,不过,在青岛是没有开课计划。关于美世在职位评估领域的专业性和领先型我就不再描述了,实在不清楚的话,问问周围的人吧。
幸运的是美世的国际职位评估认证来青岛啦!!!
我了解了一下,在内容上这次的课程和北上广深的两天完整版课程没有不同,只是这次美世IPE的认证是不发证书的,只有北上广深的两天课程才发证书,价格是12800,第二天是考试,青岛只有一天的课程,没有考试,所以价格更加的便宜,便宜,便宜,再便宜。
你的人生中也许会错过很多机会,我只希望这次,你不要错过!
9.27青岛站—美世IPE国际职位评估认证,
席位有限,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与柳林联系18653292588(微信号同手机号)
当然,除了IPE国际职位评估外,美世还提供了众多的课程(上课地点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链接地址:http://www.mercerchina.com/?page_id=701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以上课程在一线城市都是原价不打折(价格相比青岛HR的收入还是比较贵的),为了回馈各位对WeDo的一贯支持与帮助,特申请了以下福利(暗号:WeDo),
1、两人同行一人免费
2、单人单课打8折
一定要记得报暗号:WeDo
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与柳林联系18653292588(微信号同手机号)
关于作者
高见Joe,WeDo 联合创始人。生涯教练/商业教练/赋能教练,团队引导师/体验式引导师,培训师,组织发展顾问,超过10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组织发展领域专家,专注组织发展、人才发展、人才测评、生涯咨询等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