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保镖"旧指为官员、富翁看家保命或护送财物。也指干这种事的人"据此,可以将私人保镖定义为:专门为特定公民个人及其家庭提供人身、财产等保安服务的人。私人保镖也是一种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这种特殊职业的形成反映了市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在旧中国,由于政治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私人保镖与雇主之间的法律关系也是极不平等的,他们甚至被视为雇主的私人财产。由于时代局限和宣传上的片面性,人们往往将私人保镖与流氓打手、帮凶、莽夫和家丁相提并论。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私人保镖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没有过好形象。
以往的片面宣传掩盖了私人保镖的真面目,也抹杀了私人保镖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与价值。如果说,旧中国中的私人保镖是不平等社会造就的下等人或畸形事物,那么,现代私人保镖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了全面彻底道德法律改造的社会新角色:私人保镖的素质有了根本性提高,他们往往能文能武,身怀绝技;私人保镖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雇佣关系,在法律地位上不再低人一等;私人保镖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为雇主服务,不受雇主随意支配,等等。一句话,私人保镖,今非昔比。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私人保镖在我国一度消失了几十年。人们看到,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治安问题也长期处于严峻态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注度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私人保镖悄悄出现在某些特定高收入阶层如知名演艺人员等人中,这标志着私人保镖在我国逐渐收复了丧失已久的市场。
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分析,私人保镖群体之所以在中国社会重新出现并不断壮大,大致是基于如下的原因:
(1)保障个人安全的需要。在现阶段,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个人的自我防卫能力。但由于个体智力、体力、年龄、时间和防卫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公民个人的自卫能力有强弱之分。对于那些自卫能力较弱但又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说,借助私人保镖提高自己的防卫能力、保障个人安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富裕阶层,包括企业家、演艺人员、社会名流和其他高薪收入者,来华工作、经商和居住的境外人士也大幅度增加。但过于巨大的财富与名声,也对富裕一族及特定群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不利,这些人往往容易成为犯罪侵害的对象。出于安全与生活上的考虑,他们确有强化保安的需要,也有雇用私人保镖的经济能力。当然,也有个别人把拥有私人保镖作为显示其尊贵地位或炫耀财富的方式。
(2)公共安全存在缺陷。社会转轨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比任何阶段都复杂,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由于财力警力有限,这注定了在现阶段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不可能同时兼顾公共安全和个体人身财产安全与保护。而公共安全存在缺陷,在客观上则为私人保镖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需求关系并提供了足够生存空间。而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公民个人聘请私人保镖其实是克服公共安全缺陷的不得已举措。套句时下正流行着的话,叫做"花钱买平安"。
(3)保安业的发展和保安人才的涌现。20世纪80年代后,具有民间性质与商业色彩的国内、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体育赛事剧增,依赖原有的公安保卫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安全防范需求。在此形势下,从1984年底起,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介于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性义务安全防范组织之间的新型保卫组织即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公司的兴起和兴旺,带动了保安培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了保安员队伍。而退伍武警、退役特种兵、武术学校和警察学校毕业学生的增多,也为私人保镖提供了充足的人员来源与可靠的素质保障。
(4)经济利益的刺激与驱动。由于雇主属高收入阶层并对保镖的忠诚有特殊要求,这使私人保镖工作具有高度的危险性、神秘性和艰苦性。保镖的收入也因此非常可观,往往比白领阶层还要高,工作出色时还可能获得雇主的巨额奖赏。据报道披露,目前上海私人保镖的收入一般以每小时30至50美元来计算,一些优秀保镖的月薪可以拿到数万元(据中新网)。丰厚收入的诱惑,令许多年轻力壮、具有保安技能的人把做私人保镖视为理想的职业追求。
(5)域外文化因素影响。私人保镖一直活跃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私人保镖身份的特殊性与其工作、活动的神秘性,往往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西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对私人保镖生活的报道渲染,对名人名流私生活的披露,使人们对私人保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既克服了传统观念对私人保镖的偏见,也使私人保镖成为年轻一代的时尚职业追求。中国的私人保镖群首先在演艺界名人中形成,足以说明域外文化对私人保镖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有社会学家认为,私人保镖的出现,就像普通老百姓安装防盗门、用验钞机一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说得好!这是一个非常平白并且容易让人普遍认同的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