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心理学》第七章有感
错误可怕吗?不可怕。古语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趋利避害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就连6、7岁的孩童也不例外。“×××,你为什么上课讲话?”“是×××要和我说话……”“×××,你为什么又跑去地下车库了?”“是×××在后面追我……”这样的情境对话,在我的一年级教学的过程中时有发生,当老师质问孩子为什么犯错误时,他总是习惯性的将犯错的责任推给对方,以逃避老师的惩罚,而忘记了自己才是犯错的主体,如果自己不说话,如果自己不跑去地下车库,别人是无法左右的。所以让孩子认识错误,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呢?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破坏的,制定规则时,约定奖惩,遵守规则有奖励,破坏了规则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孩子参与制定了规则,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
拒绝谎言。坦白告诉孩子,老师喜欢诚实承认错误的孩子,而不喜欢用谎言掩饰错误的恶劣行为。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体验。在错误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成长,才能不断地强大自己,以从容面对人生路途中的磨难和挫折。
适度惩罚。孩子做错了事,借机告诉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错在哪里,并要根据孩子犯下的错误给予相应的惩罚,强化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以避免日后犯同样的错误。
作为老师,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严厉地指出错误,不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要帮助孩子学会担当,学会自尊、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