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认识到志向的重要性,阳明先生也首推立志,曾国藩也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似乎又很难立志。志尚且难立,更不要说志有常了。
可能立志最重要的在于,让人有方向感。你立的不管是什么志,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很难说清楚。所以世人姑且立志要赚钱。这似乎没有毛病,但是赚多少钱才算是立志,能赚多少钱又是一个问题。如果立志和赚钱划等号,估计也是很闹心的一件事。
这么说来,立志仿佛是很唯心的事情了,跟幸福感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定义。
面对这样两难的命题,说一个结论仿佛就是在找杠抬。你愿意相信什么,你的心有多纯粹,就决定了你的志立在哪里。我们还是要生活,所以活下去就是必然的命题,这个就不是志了,而是必须。你要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这也是一种志向,但是细思一下,志向不应该是以外在的回馈作为出发点来立的。你要出人头地,最终是为了自己在他人面前赢得尊重,你要衣锦还乡,你是为了在认识的熟人那里得到虚荣。这都很难克去,所以阳明先生说,要致良知,格物致知,这估计就是需要格去的外物。要真正明白自己的志向,非要格去这些才能真正达到本心。
知行合一,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可能根本就不知。就像立志一样,于我而言,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那么志在哪,应该怎么去找到心志,这应该是只有行了,去做吧,去做才能明白你的本心,而这里所说的知还只是第一层的行吧,由行动产生的知,在由他人或者书本获得的知的基础上更进了一层,也更容易接近本心,让人笃信。
所以如果实在没有方向感,先静下来,不去思索,思索是穷思,丝毫对于立志无益。我们很难像伟人一样,年少的时候就明确的以后该做什么,禀赋不一样,不要去强求,就做好每天的事情,试着去在做得基础上再得到知,或许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路径。
就像每天写点东西,不是要成为作家,成为思想家,成为小说家,而是你有了这样的开始,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反思,注意,一定要在走,不然就很可能流于浅藏辄止,如果没有志向,不妨先有常吧,每天积累一些,庶几有一天能找到初心。其他的事情也一样,你喜欢跑步,你喜欢写字,都行。
一旦有常了,哪天你不做了,身边的人也会提醒你,说道你,说你根本就没有坚持,你说过的要坚持,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了,你是欺骗自己。这样你肯定会反思了,因为你会思考 自己的出发点,你也坚持过了,你没有坚持下去是因为什么,是不喜欢,是因为你志不在此,还是你修行的程度不够。我想还是不要贪多,不要求速,点滴坚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