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能量呀,每天分享正能量
加班到晚上8点,我点了一份外卖。谁知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外卖还没送过来。我打电话给外卖小哥,对方支支吾吾:“快到了,你别急,再等一会儿。”
半小时后,外卖小哥打来电话:“你到小区门口取一下你的外卖!”我说:“能麻烦你送到楼底下吗?”对方的语气很不耐烦:“我还有好几份要送呢,赶紧的吧!”挂掉电话,我还是没忍住骂出声来,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愤怒。尽管如此,到了楼下时这份怒气已消散得差不多了。
我始终铭记一句话:“越能管理好情绪的人,越自律。”任由负面情绪占据上风,对于我们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拿愤怒来说,容易动怒的人一天之中得有好几十次会将“气死我了”挂在嘴边,他们动不动就会被身边的事情扰乱心情,一生气便什么事也做不了。
怒气从何而来?我的心理医生朋友这样解释道:“日常生活中,人们潜意识里会对一切行为的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如果真实情况超出自己的预测,或者局面失去控制,人们就会感到‘恐慌’‘不安’。而这种情绪的防卫反应往往会以‘发怒’的形式体现出来。”
他推荐我看一本书,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的《怒气与攻击》。书中说:“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心中携带怒的种子,而不是周围的人在招惹他。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自尊心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旦个人价值受到伤害,就会不由自主地愤怒。”
然而生活中,那些脾气暴躁,爱发怒的人人际关系大多不太好。很多人更因此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丢掉了前途。更可怕的是,盛怒之下,往往会产生很多暴力行为。
能成大事者是不会被愤怒左右的。杜月笙曾说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一言不合,立马怒不可遏,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成年人最大的修养是就事论事,而不是不顾一切发脾气。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愤怒,慢慢发现,某些环境、行为或事件特别能引起我的怒气。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勃然大怒后,场面一度变得很糟糕。后悔之余,我问自己:“就不能换种方式处理吗?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为了约束自己的言行,我经常提醒自己:“任由怒火蔓延,只会伤人伤己。”我甚至换了一张不要动怒的手机壁纸,还嘱咐要好的同事随时提醒我,一旦看到我有发火的迹象,先想法子让我冷静下来。后来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怒气一生反而会冷静下来。
自从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之后,我就很少点开那些社区论坛上戾气满满的帖子,生活中尽量和性格温和宁静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暴怒”人群。曾有个领导是个大嗓门,动不动就发怒、骂人以彰显权威,我总是避免和他产生正面冲突,私下里也很少交流。要知道,更换外部环境,远离“愤怒源”是可以有效抑制负面情绪的。
有时候想发火,我就会装作信号不好的样子挂掉电话,或者退出微信,冷静十几秒,看看窗外或者天空。思考究竟是什么让自己这么生气,别人是否真的需要为此担责。再拨通电话,重新组织语言,将真正想说的话用一种包容善意的口吻说出来。这样做,效果往往很好。
原先我一直以为,愤怒这一情绪有百害而无一益,直到看到《愤怒是生命给你最好的礼物》一书,固有的想法慢慢动摇。书中记载了圣雄甘地的一句话:“愤怒之于我们正如汽油之于汽车,给我们动力,推我们前行。愤怒能激励我们主动出击,做出改变,寻求正义。”
没有人生来完美,可人生就是在克服诸多不完美之中逐渐接近完美的。包括愤怒在内的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是磨炼理性、自律等品质的“良药”。它们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成功攀越一座座情绪大山,我们才能实现蜕变与成长。
这不是叫我们单纯去“忍”,不管遇到怎样的委屈与不甘都保持沉默,或者用“唯唯诺诺”“和稀泥”解决一切。事实上,压抑过多,反而会让愤怒的情绪升级。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在暴怒情境中将自己抽离出来,分析“敌我双方”的处境,理清冲突的导火索,找到化解冲突的途径,如此才能化愤怒为力量,才有机会享受冷静克制带来的甘美滋味。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让怒火蒙蔽理智,左右情感,否则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妨让生活中少一些怒火,多一些平和。我们甚至可以善用愤怒带来的正面能量,将其变成灵魂的火炬,激励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最终发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谢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