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不写下来思绪不能捋顺的时候。
一晃4月中,仿佛我的2020才刚开启。
开局很混沌,现在重回轨道也不迟。
工作上今年非常的忙碌,自己也不能太搞特殊,上一天班就要敬一天业。
上班还是对整个人的状态有改观,至少在作息上是规律的。
反观每周末就瘫软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实在是很颓废。
01
最近还是相当的忙碌,总有事情做不完的感觉,但是比自己更忙的同事、领导大有人在,所以自己也不能本着混混的心态。
说实话,前几年确实有些散漫,对于工作也没有足够的上过心,也许是一直颠沛流离,也许是一直没有所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心思还没有很定。
随着成家和疫情,虽然还是抱着试图离开体制的冲动,但是围城外的惨烈现实也让我不得不退了回去,开始意识到围城的优点。
在人生状态即将发生重大改变的这几年,在自己还没有做好足够韬光养晦准备的时候,谈离开体制是可耻而不负责任的。
但我也绝非想在体制待到老死之人,保持随时能够离开体制的能力才是王道。
02
今天早晨听了一个有关时间管理的音频。
其实所谓的时间管理并不是说管理时间,而是个人管理,是找到最重要的、觉得有价值的事情,然后去做,这样时间肯定是高效且有产出的。
我觉得我是需要时刻给自己打鸡血的类型,不然我可以分分钟瘫成烂泥。
真的很可悲,我就是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家伙,可以想得比同龄人深刻得多,但是行动上却是十足的矮子。
矮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闹钟响上半个小时,我都能继续在床上心安理得地呆着。
是没有动力吗,还是没有敬畏心?
我觉得是什么事情似乎都没有到非做不可的程度。
然而,FLAG都立了这么多,莫非只是纸上谈兵?
2020将半,真的忍心大好的时间从指缝中溜走?
近阶段,在单位至少还要工作3-4个月。
如何做到不虚度,最大效能地利用好8小时之内的时间,我觉得是我这几天在思考的。
03
今天给自己做了个表格,美其名曰:每日日志。
我想看看究竟时间花在了哪里。
通过这几天,我和同事也都意识到,我们似乎无法拥有整块的时间,总是时不时地被打断,不管是电话还是领导还是其他杂乱的琐事,甚至是无数别人身上的猴子,于是专注力大打折扣。
试想一下,在单位我将度过整整3+2+4=9小时!
明明有那么久的时间,我究竟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又能再干些什么。
但最近忙得我却没有丝毫的停歇,似乎也只是完成基本工量,没错,我就是在处理紧急的事情。
时间管理教我们的二八法则,其实是要每天尽可能留出20%的时间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这样效率才会提高,才不会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事情积压到第一象限。
先从简单的盘起。
中午的2===11:30-12:00午饭、12:00-12:40散步、12:45-13:30午睡。
这个时间段现在可以保证,也基本按照这个在做,只要天气好,我就会去散步,然后午睡。OK,这段先pass。
上午的3===主要保证常规工作的优先级完成。
下午的4===完成其他事务性工作及处理突发事情。
理想状态,每天保证2个小时PT工作(上午1.5H,下午0.5H),1H事务性工作,1H突发事情。
剩余有3H可以自由支配,其中上下午各休息吃水果闲聊等0.5H,即1H,还剩2H。
争取每天有2H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做第二象限的事情,循序渐进,每天多0.5H,多1H开始慢慢努力。
相信会越来越提高效率,建立工作模式,使自己的时间更加高效充实。
04
首先,要确定每周每月的一些时间节点,罗列自己的任务清单,从而细化到每日的工作流程。
其次,当清楚本职后,更合理化地安排,有序地协作,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加优化的工作方式。
最后,最重要的是发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使其强化,同时发觉所在岗位及部门稀缺的能力,提升自己,持续增强自己更多的不可替代性。
当未来重返岗位的时候,一定会面临诸多变化,也需要重新适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尽可能地不被淘汰。
所以,目前一是要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固化,并总结成模板,理顺工作思路的同时又能做好传承交接,这也是实用的工作手册。
二是要思考强化自身不可替代性所能进行的尝试,以及为所在科室形成更高效的运作机制。
具体的情况就不在这里罗列,我会明天在单位的时候思考。
05
工作的事情就先初步想到这里。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未来的5年我还不会离职,或者说给自己倒计时的5年,看看自己究竟能否韬光养晦,更快成长,有更多的收获感和成就感,这样才不至于辜负自己的青春。
对于生活,昨天父母找我谈心了,同样为了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会尽全力保护好自己,让他们放心。
我有责任也有信心可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也可以靠我的智慧去创造想要的生活。
如果我想醒了,谁也无法催眠我。
工作我开始上心了,同样对于婚姻的经营,我也会怀着敬畏的心去探索。
我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更自律、更积极,成为知行合一的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相信自己会成为这样一个有心人,也相信自己的生活会驶向理想的彼岸。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