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当世俗沉溺于肤浅,没有批判精神与反抗精神,一味地认同现实,你是否有勇气站出来大吼一声;“从来如此,便对吗?”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文理分科前后,我听到了几乎一致的声音:学理科好找工作,文科专业太过冷门。而我当时并未多加思考,总觉得身边的人一致这样认为,那便是对的。高考填志愿更是直截了当地选了热门的工科。大一上学期过后,我开始怀疑:我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工作吗?
未来是无法预知的,好工作从何谈起?人们口中的“好”指的是什么?金钱么?权利么?我不想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反观上学期,我把自己交给忙碌,似乎看起来很努力,可我彻头彻尾地沦为了一个文化贫民,:我抛弃了我所热爱的文学啊!
提出转专业的想法之后,有人理解,有人不屑,不屑的原因大抵是从热门的理工科转去学文学违背了一部分人所认为的学门手艺好吃饭的根深蒂固的想法。我所理解的手艺,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技艺,还有文化上的传承。我希望自己遵从内心,如同《无问西东》中的吴岭澜一样,不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不抛弃对梦想的向往,重新拾起自己热爱的、真实的勇气,“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吴岭澜曾问梅贻琦先生,“什么是真实?”先生回答他:“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世俗是这样强大,浸在里头难免会被消磨了真实,走上一条别人预期的人生,过着人们所认为的“好日子”,但这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真实的青春更有密度,更丰富。
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成为丧失真实的庸众是对青春最大的亵渎。
青春也不过就这些日子,愿你遵从内心,不抛弃真实的自我,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自动172
慕丽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