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孩子超过我们的能力,与众不同且思维敏捷,情商和思维是未来孩子的重要特质和强大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小孩,最简单的基础就是交流,交流就包括了听和说。
我经常看见中心里孩子在玩遇到了新奇的事叫爸爸妈妈,父母拿着手机头也不抬的回复:“嗯,嗯”,“好的,好的”“嗯,真棒”……敷衍完继续看手机。
当然有时父母是真的忙碌,一心不能二用没有好好的听孩子的问题。也有时是自己贪玩,敷衍回一句过去也就好了。
在和孩子的互动当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的特点就是:
一、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
二、变通性: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 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三、独特性: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
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孩子思维发展是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属性分开的过程。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好从直接感知事物中得来,他们的抽象概括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婴儿时期应尽量扩大他们的感知范围。让他们尽可能多看、多听、多摸、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下面是一位父亲和儿子进行这种训练的对话:
爸爸:鸡、鸭、牛、羊是动物吗?
儿子:是的,因为它们都会叫。
爸爸:可蚯蚓不会叫,它也是动物啊。
儿子:蚯蚓会爬,会爬的就是动物。
爸爸:鱼不会爬,会游;鸟不会爬,会飞。他们也都是动物呀。
儿子:那,能动的就是动物。它们都能动。
爸爸:可汽车、火车、自行车都会动,它们是动物吗?
儿子:当然不是,它们自己不会动,得让人去开。自己动的才是动物。
这样的对话,能训练孩子正确的抽象概括能力。
我们应经常问孩子一些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会滚动?”“什么东西能浮起来?”可让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同时要引导发散性思维。
想要孩子拥有发散性思维,首先要做到的基础是好好的听和好好的说。
很多的家长又说,我和孩子说话,他跟听不见似得,怎么办?听都不听,还怎么发散?
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因为身边的环境语言太多,烦乱,孩子自动屏蔽忽略。还有一种就是孩子在听指令方面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做到正面沟通,眼神的对视和专注与互动当中。专注于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的模式,孩子就会模仿,逐渐的养成认真“说”和认真“听”的习惯。
想要我们的孩子可以很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强、有高情商,首先,从认真的听孩子“说”开始。而我们父母又不可能做到事事都能顾及,怎么办。父母的答,也很重要。
孩子不停的要求陪伴,但又因为有事不能陪的时候,千万不要压着自己的脾气,等到脾气爆炸发火还不如提前告诉孩子:“宝宝,等一等,妈妈现在有事,你得先自己玩一会。妈妈事情忙好了再陪你玩。”
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让孩子逐渐接受这个规则,但不能骗孩子,说完有事却在玩手机,孩子肯定不再相信家长说的“有事得先忙。”
有个会员家长和我说,我家的孩子从来不会认真的听我说话。总是我和他说什么,他就顾着自己玩,永远处于不安静的状态。
我观察了下她和孩子的互动,孩子爬滑滑梯,妈妈:“你爬慢点,摔去的”,“哎呀,滑下来太快了”。“宝宝,喝不喝水呀!”“宝宝,我们去看看书吧,快来快来!”
这属于什么情况,就是“没有用的话太多”,简称废话。家长的话多了,孩子自然开始屏蔽,无法分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用去听的,就把所有的统统过滤。孩子这个还没玩好,就提示下一种,专注力永远都是跳跃的,自然静不下来。
所以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当中要做到,话语简短有力,不废话。听孩子说,比我们说一堆废话更好一些。
其次,思维和自信有关。一个不够自信的人,怎么无限放大自己的空间,怕被人怀疑,担心被人嘲笑。所以父母要做到信任孩子。
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相关联。比如孩子告诉你,爸爸妈妈,我看到恐龙从我眼前跑过去了。多数的父母会哑然失笑,觉得孩子太能瞎说了。其实,孩子的看见,有时是真的“看见”。
可能是动画片里,可能是绘本里。记忆在脑海闪过的片段,误以为是真实存在。可能是做梦的时候看见,只是孩子太小自己没办法区别真实与梦境。
孩子和你说着毫无边际的话题是,千万不要有:怎么可能,哪有恐龙,这种封闭式的回答方式。
家长给的答案是“逗号”,而不是“句号”。
第一,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自尊心受挫。第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大人是思维定式了,可孩子的想象力远超成人,给予的是无限的答案和可能。可以去月亮上玩吗?现在的你不可能,也许未来孩子可能呢?回答发散的结果,比封闭的结果更好一些。第三,亲子关系的损伤,孩子多次后会觉得父母不是那个理解的人,不再沟通,拒绝沟通。
就像孩子说看到恐龙这样的问题,父母做的更好的回答是:“哇,那很棒呀,跑的快不快呢,太神奇了吧!”。如果要确定孩子对某件事想象的来源,可以继续问:“哇,你是在哪里看见的呢,可以带我去看看吗?我也很喜欢。”以肯定、鼓励、共同分享的状态去探究孩子所说的真相却又不伤及孩子的思维空间。
我记得我家孩子4.5岁上幼儿园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一天他回家沮丧着脸和我说:“妈妈,我坐过宇宙飞船去太空,可是同学们都说我骗人,说不可能的。”
首先我需要肯定他的态度,你没有错。其次给予方法解决困扰,所以第二天我得去帮忙了。
我为什么那么肯定孩子没有骗人,是因为在他更小的时候,我带他去过科技馆,有很大的一个模拟飞船,我们进入飞船中,系好安全带,眼前屏幕里放的是璀璨的3D太空影片。飞船启动,需要手握方向盘,抓好扶手,飞船开始剧烈抖动,屏幕里不断的播放穿梭在各种星球之中,震撼、逼真。下了飞船时,有点踩空的错觉。
因为这次体验,他记在脑海里很多年,一直骄傲的和别人分享去太空看到的不同星体。
当然,没有一个人相信他。
奶奶会说,你这个小傻瓜。
邻居会说,你做梦看见的吧。
幼儿园小朋友也说,骗人。
只有我陪他真实经历过,才知道他的体验带来的真实感受。
第二天一早,去了幼儿园,我故意大声的和他谈论着星球的形状、太空的美轮美奂,吸引来好几个小朋友。有孩子问我:石头妈妈,石头真的去过太空吗?
我大声的回答:对呀,去过。在科技馆里,很漂亮,你可以去看看哦,特别的神奇。
看我大声而且肯定的态度,儿子开始自信的昂起了小脑袋,小朋友们围着他开始叽叽喳喳的问。听见他说着,地壳、行星、太阳系......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
一个不算谎言的谎言,认真的听孩子说了什么,困扰在哪,又怎么回答,如何想象很重要。
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件小事,有个孩子急匆匆的跑过来和我说:“老师,老师,有蛇,很长很长的蛇”,我吓一跳。
跟着孩子去看,才发现厕所的墙壁上因为下雨水管的雨水渗进了墙壁,长长的水印沿着天花板一直往下,像极了蛇的形状。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孩子妈妈说:那不是蛇,是水,你看错了。
其实,妈妈的回答本没有错,但却少了肯定和想象力,阻拦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如果换成“哇,这水流下来的样子长长的像蛇一样,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太棒了”。
你会发现鼓励、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提高了孩子的探知欲和想象空间,孩子就会经常告诉你生活当中各种奇妙的图案。
拉的尿像极了一头大象的鼻子
裂开的水泥地上像一个头像
天上的白云像是一辆车
牙印像一排房子
我们所看不见的美好图案,通过孩子神奇的眼睛告诉了我们。
家长无需说太多、教太多,只需要认真的聆听孩子怎么说,鼓励孩子自信的表达,表扬孩子无限想象力,就已经做的很好了。
孩子的无限能力,比我们成人强大的多。不要在孩子是个“神童”的阶段,被一句句话打回了平凡无奇只要求会读书的无趣小孩,你给予的世界有多广阔,孩子就能达到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
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知识培养是有限的
思维模式受益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