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人?
of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on 得到
何为关系的纠缠?前几节课分析了人们混淆了自我和他人的感觉和责任,造成的最常见的后果,就是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奇怪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的人彼此紧密联系,又相互折磨,想要脱离又无法改变。
俗话说的,相爱相杀,就是这个意思。
关系的纠缠一般发生在很近的人身上。我们说过,自我发展需要独立的空间,所以才要有边界,才要区分你我。
但是在纠缠的关系中,
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想我所想。如果你想得和我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满足我的需要和愿望。如果你做不到,这也会变成一种伤害。
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不要离开。任何离开的举动,都是对我的背叛。
这就是一种纠缠。
关系纠缠一般有两个特点:
第一,所有的纠缠都包含了相互加强的循环;
第二,所有的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举个例子说明:
一个女儿,爸爸妈妈关系一直不好,她是在妈妈的抱怨声中长大的。后来出国了,找了个男友。但是妈妈并不认可这个男友,想让他们分手。她觉得妈妈不理解她,很伤心,对妈妈也有很多抱怨。
妈妈期待女儿“懂事听话”,女儿期望妈妈“通情达理”,这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对称。
妈妈因为女儿不听话生气,女儿因为妈妈不通情达理抱怨,这也是形式上的对称。
妈妈因为女儿不听话而生气,因而更加强硬地要求女儿分手;女儿因为妈妈的不讲道理程度加剧,因而更加强硬地违背妈妈。母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因而升级。这就是互相加强的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忍受不了亲人对我们的失望,所以才会要求他们不要有对我们那样的期待。可是,一旦我们对他们也有了要求(不要对我们有期待),那我们就想入了形式上的对称,我们的关系就会纠缠不清。
任何亲近的关系,家人、朋友、情侣、上下级,都可能穿线这样的纠缠。
这样的纠缠,最初都是对彼此有很深的好感和很高的期待。满满的,这种好感和期待就变成了对对方的要求。
而对方并不是总能满足你的要求。于是,两个人之间开始有怨气,“你责备我不理解你的痛苦,我责备你不感恩我的付出。”
最后,一段良好的关系,因为太近,变成了相互伤害。
================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样的纠缠呢?
理论上说,从循环中任何关于“我”的环节入手,都可以打破这种纠缠。
(为什么说要从“我”的环节入手呢?因为理论上,我只能改变我自己,不可能改变别人,记得吗?)
以上面的例子,妈妈希望女儿听话懂事,找个她认可的男友。女儿也许会想:妈妈有这样的期待,可是我没法完成妈妈的期待了。
如果女儿到这里停止,不再期待妈妈通情达理,那这个循环到这里就结束了。
或者,她也可以期待妈妈通情达理,可是妈妈没有做到,女儿也到此停止:好的,我期待妈妈通情达理,但是她做不到,我允许她做不到。那么,这个循环也结束了。
也许你会问:妈妈对我有期待,我没法达到她的期待,如果我停在这里了,那我是不是很自私?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自私,那你只能自私一点。也许对妈妈的内疚,是你独立的代价。
也许你会问:如果妈妈不符合我的期望,我就停在这里,承认妈妈不够通情达理,那我是不是会很失望?
是啊 ,你会很失望。这也是我们成长和独立的代价。
所有的纠缠,追究其本质,就是既不愿意承认对方和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期待,而是想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必然的)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
(全能自恋?)
================
摆脱纠缠带来的伤害
关系的纠缠,常常伴随着伤害,而对上海的处理,又很容易变成一种新的纠缠。因为这种伤害来自亲近的人,我们更无法忍受。
我们不会因为受了伤而选择离开,而是希望对方看见我们所受的伤害,希望对方幡然悔悟,能够道歉。
是我们自己把治愈自己的药交给了对方,又追着对方让他们把要给我们。如果对方不给,这就变成一种新的伤害。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等了一辈子,等父母向我们说声对不起;而父母也等了一辈子,等我们说一声:谢谢你。
如果我们一直等着某个道歉,那么就会一直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不停暴露自己的伤口,来强化对方需要道歉的理由。这其实是再一次的伤害。
那么怎样摆脱纠缠带来的伤害呢?
如果你也曾在关系中受伤,无论这种伤害是来自亲人、爱人还是亲密朋友,如果你也希望对方道歉,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原谅的可能性。
这不是要求你强行宽恕,也不是要你放下怨念。我们都不需要把自己当作圣人。
原谅还有另外的含义,原谅,forgive,这个give,给,不是给对方的,是给我们自己的。
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你自己。也许,这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