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参加了一个读书训练营,本以为把一本书的内容分配在每一天里,对我而言是能接受的。
有时候计划就是赶不上变化,我落下了一天的读书内容要通过后面花更多的时间弥补回来。
也许是我的求知欲比较强的原因,我读书的速度不快,遇到不明白的张杰就重复看五六遍直到我明白那是为什么为止。
这样一来,别人可能读半小时的内容,而我非要搞得一清二楚水落石出才看下一章,所以我落下的当天,那些安排的内容阅读和写笔记的时间就通过周末而补上,相当于阅读的压力多了一倍。
经过五天的适应调整,我觉得在时间安排上更宽松些,有精力放在写作上了,不至于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的安排一天的时间。
可能每个人的读书速度不同,我觉得那是一本好书,值得钻研下去,所以我用慢读的技巧看书。
读书的速度跟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关吗?
我喜欢在读完一个章节或一段文字后开始举一反三,这样就觉得对于理解更透彻。
虽然书中也有举例说明,但是总觉得没有亲身经历或看着发生的事情就离生活很遥远。
而当我从理论联系实际的找自己经历过的案例时,就觉得书中的内容是亲切的,更好理解的。
不知道大家看书时会从自己身上找例子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回想书本内容时,一下子就有联想的画面,而不好的地方就是你要沉思,要停下看书的步伐通过思考找到例子。
对于你阅读的每一本书,阅读速度是一样的吗?
我现在还不能判断每一本书该以什么样的速度最为适合,通过这次的读书训练营我希望能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