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读完一本网评很好的书,感觉一般,并不觉得有网友说的那么神。你有点疑惑,究竟是网评夸张,还是你对好书的定义标准太高?
我第一遍读《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时就是这种感觉,而且有点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特别是“框架式写作”那一章节,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合起来却不是太懂。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57010/18901ef3a6ed29c7.jpg)
搁以前,我会直接撂开,去看下一本如何教写作的书。系统学过阅读方法之后,我明白这是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出了问题。如果读书时不做笔记,不想着要复述给他人听,读完也不写读后感,那么读书过程中必然不会深入思考,走马观花看一遍,自然get不到精髓。
果然,等到第二遍时,边看边做笔记,边记录想法心得,读完就有点头绪了,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有感触,有共鸣了。
等到看完第三遍时,不觉感叹读者们的眼睛雪亮,这本书真的干货满满。在《写作七堂课》里,作者秋叶不仅仅教授写作技巧,比如怎么列大纲,怎么起标题,怎么造金句,还从大的方法论层面讲授写作的底层逻辑,列出7种写作方式,并且还教我们如何进行结构化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学习写作,进而全面提升职场能力。
1.框架式写作
《写作七堂课》里告诉我们,写作之前,先搭框架,可以写得又快又好。
心理学上有个“视网膜效应”,认为人的状态会影响他的观察视线。也就是说,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或一个特征时,我们会比平常人更加注意到别人是否也具备这个特征。比如,你发现马路上跑的车大多是黑色或白色,所以你买了个小众色:暗绿色。等你买完之后却发现,路上到处都是暗绿色的车。同理,孕妇看到的都是孕妇,拎lv的看到到处都是拎lv的。
写作之前先搭框架,就是利用了这一效应,给自己设置一个注意力锚点,对相关写作素材会更加敏感。有了话题和灵感,分门别类地放进各个框架中,逐渐丰富写作内容。
通过掌握“框架式写作”方法,进而形成框架化、结构化思维习惯,不管是对写作、备考、日常工作,还是新领域知识学习,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掌握结构化思维模式更加重要。我们每天接触大量信息,如果不进行结构化思考,不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看过就了,那么信息始终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表面看来好像知道了很多,实际却没有提升,如同把衣服不加整理地塞进衣柜。等到某天要穿某一件衣服时,打开乱糟糟的柜子,一通乱翻,死活都找不出打算穿的那件衣服。
如果平时养成好习惯,把衣服挂起来,或者分类整理好,上衣放一起,裤子放一起,想穿哪件时,很容易就能找出来了。
利用“框架式写作”思维,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框架,看到一个新知识,就把它放进相对应的知识树节点或者建立新的知识节点,久而久之,就能形成知识体系,待要用到哪方面的知识时,直接调取即可。“信息不是知识,知识是有组织的信息”。
2.碎片化写作
关于写作,大多数人都有个误解,觉得一定要有整块时间才能写,所以白天上班写不了,下班到家又有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时间被分割地支离破碎,根本找不出大块时间来写。
其实,写作无非分两种情况:一、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找个安静的时间段,就能一蹴而就;二、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写起,换了好几个开头都无法深入,转眼间几小时过去了,只好换时间重写。
再回忆一下,上高中时作文是怎么写的?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仅凭大脑,45分钟,写800字命题作文,还是手写。现在看来不可思议吧?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我们从上小学开始,每周都在练啊。
所以你看,集中产出需要的时间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关键是要做好积累。
现代社会,总的趋势就是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奢望重新获得大块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趋势,利用好碎片时间来写作,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系统性的工作。
早晨起来,刷牙洗脸时,想好写作主题,搭好框架。喝水上厕所时有任何想法灵感随时记录,中午休息刷手机时,看到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图片,随时保留……
等积累得足够多了,找个相对安静的时间段,就能挥笔而就。也可以先写完一个一个的章节,最后整合起来,修改一下,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3.复合型目标思维
除了“框架式”“碎片化”“复利式”“复盘式”等7种写作模式,秋叶还提出了“一鸭多吃”的思维习惯:为一件事设立多个目标。
完成一件事情,达成多个目标,才是真正的高效。
如果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即便效率再高也不会高到哪儿去。但如果是复合型目标的话,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比如泡群,可以选择单纯闲聊,也可以选择刻意让自己的发言系统化、条理化,聊天内容稍加整理即可成为写作素材。通过聊天,既维系感情,也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读书,可以选择读过就算,也可以选择看完后写读后感。不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浅阅读。浅阅读虽然能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浮光掠影之中透露出来的是浮躁心气,很难沉淀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阅读后输出,能帮助你沉下心去深入理解,主动思考,既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比如写作,可以疏解心情,缓解压力,可以系统梳理知识体系,还可以提升表达能力,为职场加分,而且为了不被掏空,能持续有内容输出,写作者不得不大量输入,学习很多新知识。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为一件事设定多个目标,忙一次,能达成一个目标就不亏,达成两个就相当于赚到,达成三个以上,可以说赚大发了。
如果你来读《秋叶特训营 写作七堂课》,你想达成什么目标?是了解7种写作模式,10种结构,还是学会搭框架,搜素材,造金句,亦或是掌握结构化思维方式,养成复合型目标思维习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