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读到一篇讨论现代人时间管理的博文,引发了我自己的一些思绪与感悟。
作为现代人,我一直向往古代人的生活,诗酒歌马,好不快意!但认真想来,当真穿越回去,多半是一介布衣,碌碌一生尚不能温饱,时间都被消磨在生产上,何谈天马行空地创作!现代生活通过技术革命和自动化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然而现代人的时间依然没有被解放。由于互动的各种系统复杂度远高于从前,现代人面对的日常工作通常更加庞杂琐碎。另一方面,相较于从前或宗教或政体提倡的节制,自由的号角鼓励人们追求各种欲望,因而现代人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在进行事情A的时候,可能我们还在想着事情B,C,D ······ 好似一个无限循环,永远有很多事情可做,永远在做事情,永远完不成事情。这感受有些类似Tantalus的痛苦,头顶有颗苹果,却永远也摘不到。我自己深有体会。
仔细想来,这其实是有限与无限的博弈。如何将这蜉蝣一生付诸时间长河,如何用这区区一身丈量茫茫思维?中国文人墨大多感慨万千,写两句诗词,聊以共鸣古今。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人处理的方式要更为实际些。将庞大的项目分解成许多小任务,然后流水线作业,每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小任务,无需管其他任务。有点批处理的意思,将当前任务与上下游解耦,工人只需专注在手头任务,不用将注意力浪费在任务切换;工人的脑子只需存储手头任务需要的信息,因而节省的大脑CPU可以用于思考如何提升手头任务的效率;工人只需配合一个上游和一个下游,完成手头任务即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无需考虑最终整个产品的完成。
回到时间管理的主题上,其实大部分庞大项目或者繁杂的各种事务无法完成的原因是“内耗”。可能正经项目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但因为犹豫不决,不知先做那个,或者任务切换(做一会儿A,没做完,再去做一会儿B,然后再跑回来做一会儿C),或者心有戚戚焉,担心自己无法做好,或者“幻觉”此任务会很麻烦,迟迟无法开始,或者“幻觉”此任务是强制工作,有抵触情绪,无法享受过程。
解决办法自然就是减少“内耗”,减少不必要的大脑CPU运转。
- 定义里程碑。大型项目一般难以入手,设置几个里程碑式的小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开始。有些时候,虽然很难预知这个项目里的阶段性成果会是什么,尤其是科研项目,但可以发挥“想象力”,然后随着项目进展动态调整里程碑目标。不要怕改变自己“预设好”的里程碑。
- 犹豫不决时,很可能两个选项的价值差不多,随机选一个或者选紧急的那个任务。
- 选定任务后,不完成不退出当前任务,可做休息以恢复精力,但不建议开启其他任务。完成任务后,不再去想此任务。另有问题,当视为新任务。
- 如果预期任务会很难很难,不妨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降低难度?一定非要走这么困难的路吗?
- 别把必要工作视为无法享受过程的工作。“工作”一词尤为伤”趣“。大多数人把爱好当工作后,容易丧失兴趣的原因也多半在于将“工作”与“玩乐”分得太开。有时候工作可以是玩乐,玩乐也可以是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