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街上行走,有很大概率会碰到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人。这个是有一定历史和地理原因的,因为曼城的天气总是下雨,所以就会从殖民地印度和巴基斯坦进口棉花。于是就有了很多印巴人。
我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印巴区(Curry Mile就是“咖喱街”)。所以其实我在英国感受到最深的其实是印巴文化,尤其是当我去埃及旅游的时候我真是对当地的人文和料理游刃有余,丝毫没感到不适应。
在伊斯兰教室友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觉得清真(halal)挺不错的,也经常去买这类食物。她们还叫我怎么煮一种短面条和饭混在一起的主食,学了之后我也经常这么做我的饭,因为真的很好吃。短面爽脆的口感就像小浣熊,和米饭放在一起吃,一个脆,一个糯,让人欲罢不能。
伊斯兰教一个男人可以娶7个妻子,这是由于很久很久以前他们打过一次仗之后男人数量急剧减少,才会开始允许一夫多妻的。但是现在离战争过去很久了,男女比例也回复平衡了,他们却还是保留着这个传统,根源就是重男轻女。我的伊拉克室友D曾经和我说很喜欢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因为她替父从军,就像个男人一样。可能她的内心其实就是想成为男人吧。
伊斯兰教女人头上会用丝巾包住头发,未婚嫁的女性包的是彩色的丝巾(在宗教并不是十分严苛的印尼,结婚后也带彩色丝巾),而已经结婚的女性就会穿全身都用黑色布料遮住只露眼睛的衣物。我在曼城街头偶尔会遇到一个男人后面尾随者好几个只露眼睛的女性,那就是一个伊斯兰教男性和他的妻子们了。
不过虽然伊斯兰教可以一夫多妻,但这种情况是有钱人的专属,据我的室友说差不多是二八开,也就是20%的有钱男性才会一夫多妻,80%的男性以一夫一妻为主。我两个伊斯兰教室友家里都是一夫一妻,甚至D的母亲威胁说如果他老公,也就是D的父亲再找一个的话就砍死丈夫和那个女的。
之所以只有有钱人才会一夫多妻应该和他们的教义有关,在他们的教义中,每个妻子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没有妻妾之分。如果你给一个妻子买了一样东西,你就得给其余的每个妻子都买一样的东西。而如果要离婚的话,男人要分一半的家产给这个妻子。
我也有问室友如果男人想要娶新老婆,原来的妻子不同意怎么办,回答是没有办法阻止。因为法庭上都是男人的一言堂,丈夫会说妻子是同意的,而别人也不会问妻子,而是直接把男人说的话当真相,让男人娶新的妻子回家。
我其实在印巴区遇到的伊斯兰教人居多,印度人比较少,感觉印度人有强烈存在感的时候就是他们放印度神曲的时候。不过有时候我也会分不清印度神曲还是伊斯兰神曲就是了……
不过我倒是收到过一个印度女生的骚扰,或者叫恶作剧吧。就有一次从超市采购回家,正好一个红灯,旁边听了一辆奔驰。车窗摇下,只见一个一看就知道是印度人的女生,她指着地上对我说:“You lost your penis there.”后排的男生开始哄笑。然后等我还没反应过来,车就开走了。这之后我感觉很不好,再加上同学里的印度同学也没有靠谱的,就开始有点讨厌印度人。
还有在超市的一个印巴人,一开始和他交流,感觉就是他对中国人很友好很热情,就像大部分的巴基斯坦人一样。但是在他给我推荐了床上四件套,并且我敷衍地表示我当天会买,但是结果却没买之后,他对我就像变了一个人,对我态度极差。但是有部分也的确是我的原因啦,毕竟是答应了人家,而且又说当天会买,说不定他当天等了一个晚上呢。不过态度差也没关系,去其他的超市就行了。而且我觉得有点离谱的是他真的就这么怀恨在心了一整年!在中国的话肯定早就不当回事了。
待在印巴区那么久了其实还是有点想念的,所以其实没有留学生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或者脏乱差啦。而且身为英国留学生我不相信你没有吃过印巴炸鸡和kaba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