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婴儿乎
商场里有个小男孩躺在地上,任凭妈妈拖拽就是不起来,很快妈妈一身汗,还是按不住这孩子,索性气得转身假装走,拐个弯藏起来看着他。
爸爸接了宝贝女儿出幼儿园,一路抱着宝贝着,忽然孩子看到一只熟悉的小狗立刻要溜下去和小狗玩,爸爸不想她脏了小手,可她一拧一拧的爸爸愣是抱不住了,只得放下她。
我记得我家姑娘六个月大那天会爬的,也是第一次挨摔的,那天我在父母家,是平房,我看着她平躺在床中央就出去拿簸箕,几乎是拿到一瞬间听到她哭,窜进门一看她在床旁边的空儿里趴着了,嘿!我那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摔到那的呢?是什么路线呢?
学了太极我算明白了,婴儿出生后手脚都没有力气,全靠腰拧动转身,六个月时会爬,那是腰发力,腰转动的半径可比小胳膊半径大多了,如果靠胳膊爬得爬一会了了,可是腰一拧就越过半张床了。再拧就掉地上了,他的两次拧是连续的,所以迅雷不及掩耳。那个商场中撒泼的男孩和在爸爸臂弯里的女孩也是靠腰的力量,拧腰带动胳膊挥动,胳膊被带动着甩起来是不主动用力的,所以妈妈去拉他小胳膊根本拉不住,爸爸抱紧女儿腿也抱不住。
后来长大了经常用腿用臂膀就练就了腱子肉,而腰胯反倒不怎么用了,手能伸过去干嘛还用身体其他部位呢?不常用腰之后再偶尔搬个重物就容易闪腰,闪腰就是腰肌劳损,劳动损伤,那不就是局部缺乏运动吗?
人类的成长很有意思,胎儿期闭着嘴靠腹部鼓荡呼吸,出生后小肚子也鼓荡着腹式呼吸,后来用鼻子用嘴,等到懂得养生了又要回到腹式呼吸以养丹田气。小时候我们善用腰胯,手脚无缚鸡之力全靠肢体带动,后来长了力气,再后来学习养生又要讲究大松大软。
我们把曾经拥有的轻易遗忘了,再追寻名师学习恢复那些技能,真的是来世间走一遭经历磨难后恍然发现最初的才是最好的。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所有养生练功之人一生追求的。为什么要绕一大圈呢?因为我们需要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后个无意识是升级产品。道德经中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使用了三个概念,一个是:“专气”,二个是:“致柔”,三是:“婴儿”。“专”,与“抟”、“团”通用,是合聚、专一的意思,精神集中就是专。“气”是从身体吸收营养而来,充沛于身体各处的动力。我们要把这生命之气团聚起来,达到心气专一,充实饱满,最后达到状如婴儿般柔和。
“致柔”,就是身体的各部件都要柔软,千万不能让它们坚硬。你看小草生气勃勃的时候,是多么柔软啊。当它到了秋天死亡的时候,就变得坚硬而脆。
再如人的动脉,小时候柔软纤细输液都不好找,一旦老了手背上青筋暴露,那就是硬化了,肝脏的蜂窝状组织是柔软的,一旦硬化,也是不得了的事。
关于“婴儿”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哑,和之至也。”握固就是攥拳头,朘作是小jj硬起来都是婴儿放松后的本能动作,没有意识的行为。我师父常说打拳速度应如水下行走,老子和我师父都爱拿水和婴儿来比喻柔弱。专气也好,致柔也罢,一切都必须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
修炼界或是养生界都讲究“后天返回先天,成人返回婴儿”的状态,这一项修炼就是:调匀呼吸,缓、慢、轻、柔如同婴儿,乃至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那就是——胎息。
你看,我们穷其一生追求的力量、刚强,到了晚年都要放下譬如婴儿,静能生慧,定能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