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看到书友读《了凡四训》写下了的评语:“看有人推荐,以为是有智慧的理学典籍,原来是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杂糅写成的诫子书。除了几句格言及孔子弟子的例子外,乏善可陈。通篇劝人向善,并且多半用些托梦、阴德、福报来论证,唯心主义严重,逻辑说理性差!”
查了一下微信读书上的记录,我在2019年4月也读过此书,当时大概是看到国内又有一些热衷于国学的人在谈论,所以找来探究,结果读后感受正如上述书友所言。
又想起九十年代初,曾经熟读过的《菜根谭》。
《菜根譚》,明代洪应明著。揉合儒家中庸、釋家出世、道家無為等思想,並結合自身經驗,形塑為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則。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明朝学者、思想家。其早年热衷仕途,題書齋名為「述」。与袁了凡、冯梦桢、于孔兼相交往。
洪应明与袁了凡相交往,当时明末同时代人。
袁黄(1533年-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明代思想家。
公元前4世纪,伊壁鸠鲁表述了世界多元性的思想:“存在着无限多个世界,它们有的像我们的世界,有的不像我们的世界。”“在一切世界里,都有我们这个世界里所见到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事物。”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诗人和哲学家卢克莱修指出,在我们这个“可见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世界”,居住着“其他的人类和野兽的种族。”
我正在读西方哲学史,便比较一下,在相同的时期,平行世界里,另外的一些思想家又是谁?他们思考了什么?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国哲学家、画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拉丁化:Renatus Cartesiu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是一位出身法蘭西王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他發明了解析幾何,將先前獨立的幾何和代數領域聯繫起來。他在荷蘭共和國度過了大部分事業生涯,最初為拿騷的毛里茨的荷蘭國家軍隊、奧蘭治親王和荷蘭省督服務。作為荷蘭黃金時代最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笛卡爾也被廣泛認為是現代哲學和代數幾何的創始人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