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在灯下翻看诗集,一首辛弃疾的词作跳出来,映入眼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读罢这首词,我好像看见辛弃疾正在迷离恍惚的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那凛凛的剑气,犹如天地间的一道寒光,映照出诗人那深沉的面庞。
辛弃疾一生为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一腔热血洒在中华大地上。然而,冰冷的现实,让他无法接受。在两鬓苍苍之际,回想起一生的事业,他也不禁感叹岁月无情,报国无门!千年的时光,转眼已逝,辛弃疾的词作闪耀着万古的光芒。让我辈读来,依然痛心遗憾,依然振奋。
辛弃疾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军。后来,耿京被叛徒所杀。辛弃疾带领几个人,勇闯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他先后多次向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一颗心的付出终于打了水漂,所有的建议都不被朝廷采纳。
辛弃疾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但是朝廷忌惮他,奸臣陷害他,为官的几年之中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宋孝宗淳熙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与中年时的心绪形成对照,将此人心中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报国无门的苦恼,谁人能够体会?只能用“天凉好个秋”宽慰自己。
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大谈特谈建功立业的事,辛弃疾不由回想起了自己的往事。于是,在六十岁的时候,慨然写下《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我想,辛弃疾一定忘记不了那时候,青春年少的他统率着千军万马,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四散奔逃。而今,岁月流逝,青丝变成白发,而曾经的理想却已然变作一阵轻风在天地间消散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凄凉无比,将那曾经的梦想埋起来吧,可怜白发生。
谁能理解辛弃疾内心里的悲伤?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