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烦躁,也很困惑。首先是微信公众号里推送的文章越来越看不下去了,再来就是坚持日更的百家号被扣了信用分。
被扣分标题:《5个症状,表明你的肝脏已经布满毒素》
被扣分理由:标题虚假、夸大、诱导、不友好。

刚看到通知的时候,心里很不服气,什么?这样一个科普文,全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论述的,怎么就成了“浮夸虚假诱导不友好”呢?
说到“虚假浮夸”二词,我联想到,打开浏览器,每天给我推送的五花八门的文章,他们是这样的——

说到诱导——

说到不友好——

坐在那里,气愤委屈了好久,决定申诉,结果当然是申诉不通过,你错了就是错了。
然后我删除了我的文章。
冷静了一下,反思,好像自己的标题是有点不对劲。起标题名字的时候,我真的想过怎么让标题吸引更多流量。高中语文老师讲过:一个好的文章标题,首先要让人眼前一亮。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比喻,名言引用……
是不是,我们go to far, 结果“夸张”的修辞手法就变成了“浮夸”的作弊工具?我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了?
5年前,在大学,也经常写写东西,不过那些都是写给自己看的,类似于日记。因为没有功利心,所以文字轻快,自由活泼,即使现在读都觉得逸趣横生。
5年后,为了投稿,我向着公众号和热搜文靠拢,写出的东西却越来越不想看二遍。
我的文笔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类型,感到非常可悲。
打开浏览器,推送的很多都是猎奇、断章取义、明星八卦、毫无营养的文章,有些甚至就是网友调侃的“开局一张图,结尾全靠编”;打开公众号,长篇短片的,大多是鸡汤文,教你如何把生活过好。一篇文章80%的内容是影视内容、热点故事或者名人语录,有自己创意的内容少的可怜。而这样的文章阅读量却还是很高,可能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这样的文章来励志吧。
只是我不能理解。在我看来,他们毫无意义,特别乏味。当然,还有少数公众号很令人敬佩。有些公众号别具慧眼、针砭时弊,对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得很深,让人一读就感觉自己见识真的太少了。也有一些公众号特例独行,与众不同,他们用最简单的话语去书写平凡人的故事,很真实很精彩。
而我,很不幸,选择了错误的方向,抱着日入斗金的梦,去追逐自以为主流的大方向,模仿中变得面目全非。只是,单靠写作就迅速兑现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简单。而这种模仿,也让我慢慢感到非常疲劳和抗拒。为了日更,我要绞尽脑汁去找资料,追热点。好像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果然,写作夹杂了功利心,就失去了原本的快乐。现在的我一点也不开心,也许也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许是因为改变了初心而变得迷茫。

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博眼球,那我为什么要继续挣扎?
我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个金钱的社会,很多人的成功真的是靠金钱来衡量的。公众号或者营销平台为了广告收入,只能选择推送点击量大的文章。而我们普通人,为了获得一点额外的收益,也宁愿学习爆款文章的思路。只是,把这也称为“写作”,实在不太妥。
逛简书,也给我了不少启发。虽然有时候,也被“写作几个月,获利好几万”类似的文章吸引,忍不住点进去看看大神们的做法。然而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人,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许那只是个噱头,或者又是哪个营销课的推广文章。
简书里的很多作者有这样的观念:写作就是写作,随心而发就好。如果你一定要取悦别人,那么就很难取悦自己了。很幸运,这里还有这么多诚实、真实的人。在简书写作是件很舒服的事儿。
从今天起,我决定改变自己的观念了。头条号,我还是要继续,但只写生活小百科,等到达到转正的资格了我就不写了。因为我不想轻易认输,但也不会刻意迎合。其他时间,就为自己而写,为学习知识而写。
坚持半年后,如果看到自己的变化,就再来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