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问每一个深爱着孩子的父母:
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拥有哪些品质?
我想,希望孩子阳光快乐、有能力过好自己的人生,应该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愿。
为此,许多父母努力地爱孩子,呕心沥血地提供各种资源栽培孩子。
却常常发现:事与愿违。
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应当”的熊孩子,和上了大学还不会洗袜子的“巨婴”越来越多。
我们的教养方式,哪里出错了?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过:
教育的匪夷所思之处,或者说和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
很多家长的愿望和努力,不但没转化成生产力,反而变成了破坏力,这样令人痛心的例子比比皆是。
孩子的自私和无能,让父母痛心、不解。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问:
我们这么爱孩子,难道还爱错了吗?
被殴打的母亲诉说着养育女儿的辛酸
父母含辛茹苦,错了吗?
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孩子的自私和无能,正是因为我们“太爱了”,给的太多了。
美国正面管教育儿机构Positive Parenting Solutions.的创始人艾米·麦克瑞迪,是美国著名的早教专家,也是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
最近二十年来,她积极通过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节目、脱口秀、论坛、在线课程等,推广正面管教的理念。
最近,她汇集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出版了一本最新著作《正面管教魔法书》,又一次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称为“0~12岁正面管教育儿理念标杆之作”。
正如这本书的封面所示,她在书中介绍了32个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推动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
培养一个独立、向上、懂得感恩的孩子。
《正面管教魔法书》
为什么我们的爱,没有带来我们希望的结果,反而让孩子变得自私和无能?
向孩子屈服,变成了孩子的专属仆人
艾米·麦克瑞迪认为,父母之所以容易向孩子屈服,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不想让孩子失望,希望躲避孩子的负面情绪;
二、贪图方便快捷,觉得我们直接做好一切,最省心省力;
三、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比如因为加班而无法陪伴孩子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习惯了我们的事事包办,并不会感恩,反而会越来越“不满足”。
永不满足的孩子
过度控制孩子,替孩子扛起所有压力和失败
艾米·麦克瑞迪说:
控制权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多数争执的根本原因。
可能是害怕孩子犯错、可能是不想孩子受伤,也可能只是不舍得让孩子失落。
总之,“为孩子好”的理由千千万万,为了帮孩子承担压力和失败,父母们选择控制孩子的行动。
唠叨,就是最为常见的控制手段。
无限唠叨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反感
然而,阿德勒心理学派认为:
我们无法真正控制另一个人。
我们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正如有句话所说:喋喋不休是威严的最大天敌。
总是期望控制孩子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孩子失去自由,我们失去威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爱步入正轨?
艾米·麦克瑞迪在书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避免过度服务
有人会问:怎样才算过度,如何把握平衡?
一、建立“身心灵时间”
身心灵时间,指的是全身心投入、高效陪伴孩子的时光,使用这个技巧,需要几个重要条件:
(1)独处
(2)每日固定一段时间
(3)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取消和剥夺
至于在哪里,做什么,则可以灵活决定。
我们可以让孩子为这个时间段起名字,以增加认同感和仪式感。
这些做法能够让孩子明确地知道:
我们是爱他的,我们之间沟通的大门永远敞开,沟通的渠道永远顺畅,孩子因此而获得安全感。
我记得有一次,安安说了谎。这在我当时看来,是不可原谅的原则性问题。
而当时的时间,恰好接近晚上20:30的睡前故事时间。
强烈的挫败感让我几乎要说出“取消睡前故事时间”这句话,虽然我忍住没说,但也不知应该如何应对。
就这样,安安习惯性地等着我的故事时间,却发现妈妈生气地坐着,完全没有要讲故事的意思。
我们大眼瞪小眼,可没过一分钟,就都忍不住笑了。
我突然想到一句话:
孩子可爱的时候,人人都爱他;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只有父母,依然爱他。
完成了“睡前故事时间”之后,我告诉她: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决不允许你说谎。
我不知道她能理解多少,但我知道的是:
我们的情感链接越来越强,因此,我相信我对她的影响力。
只要内心沟通的桥梁不断,就永远有机会让她改正错误。
二、设定边界
保留自己的时间,让孩子产生界限感,让他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扰我们。
这有利于让他学会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有时候,孩子会忘记边界,仍然要求我们的关注,这时候,可以用平和的方式告诉他:妈妈正在收拾餐桌,等我收拾好,你再来找我。
一开始,让孩子等待的时间不要太长,让他慢慢学会等待。之后可以慢慢拉长,延迟满足他的要求。
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笔记本,让他把想要说的话写/画下来,之后再拿给我们看。
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写或者画下来
不要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已经在身心灵时间里,得到了高效的陪伴。
同时,作为榜样,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轻易地去打扰孩子。
让他享受独处的时光,专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避免过度控制
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很多父母是因为想要保护孩子,而对孩子进行控制。
所以,我们的重点是:如何划分保护和控制之间的界限?
一、控制环境
把不安全的、孩子特别感兴趣但是不适合的物件,放进橱柜或者干脆锁起来。
设置一定的障碍,阻止孩子接触有害物品,比如使用安全插座避免孩子触电,如果孩子想要把插座抠出来,那么用胶布粘住它,如果孩子连胶布都可以撕掉,那么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家具的布局,把开关盒藏在沙发背后了。
让孩子受到现实条件的自然约束,而不是我们喋喋不休的言语约束。
一方面,他不会觉得父母啰嗦,另一方面,如果他真的渴望做某事,他会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环境,这也是一种锻炼。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观察、调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二、控制选项
我们要确保自主权是适度的。
使用封闭式而非开放式的问题。给孩子2-3个选项,可以避免他做出范围外的决定,还可以锻炼他的判断、选择能力。
比如:询问孩子“你今天想要穿红色短袖还是黄色裙子出门?”就比“你今天想穿什么出门?”更加妥当,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把自己打扮得过于“色彩斑斓”。
三、控制原则
我对安安心心的要求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三不”原则:
不要伤害别人;
不要伤到自己;
不要损坏财物。
在这个范围内,我会观察、判断、追踪她们的行为,再及时作出具体的调整。
四、具体技巧
(1)询问孩子的计划
问问孩子:你现在想做点什么。
是给孩子自主权的第一步。
《“小皇帝”的神话》的作者奥菲·康恩说过:
孩子善于做决定的能力是从练习做决定中学会的,而不是从听话中学会的。
询问孩子自己的计划,不但尊重了孩子,还通过给予自主权,让他们的决策能力得到了提升。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我没有计划”,那么我们可以回应他,“那么这一次,妈妈帮你做个决定,下一次你再自己做决定吧。”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的,是一种自主的控制权,当他心理得到满足后,他也就不会再提出过分的要求了。
(2)邀请孩子合作
在邀请合作时,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注意邀请的方式,必须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有自主权。
比如,我们需要孩子到超市一起采购时,我们可以说:你能做采购经理,陪妈妈一起去超市采购吗?你可以做采购管理员,画出我们要采购的物品清单吗?
第二,要做好放慢节奏的心理准备。
在一开始,与孩子合作,比我们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更加耗费时间和精力。
因为,我们不但要放慢节奏配合他们,可能还需要为他们收拾“残局”。
在我第一次邀请安安一起清洗玩具时,因为她弄湿了地板和自己的衣服,因此在清洗玩具的工作完成以后,我还需要擦地、给她洗澡洗衣服。在洗澡的过程中,她又弄湿了我的衣服。待办事宜变得越来越多,以至于那一天,我们花了一整个下午。
这在当时让我觉得很受挫,但之后回忆起来,其实很有意义。
虽然安安并没有一次掌握清洗玩具的技巧,但是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也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
(3)多用“请说服我“的技巧
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可能不会再满足于被动地做出计划或者等待我们的邀请。
他们会有强烈的冲动,要自己做决定。
这时候,直接同意或者断然拒绝,可能都不奏效。
“请说服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它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行为的可行性、合理性,也锻炼了他们的说服能力。
当然,无论是减少对孩子的付出,还是减少对孩子的保护,对于尽职尽责的父母来说,并不容易。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接受不完美的结果。
拖地时,孩子可能会把水洒在漂亮的实木地板上;
洗碗时,我们要做好整理碎片的心理准备;
第一次独自骑自行车时,有必要事先准备好创口贴。
对此,艾米·麦克瑞迪的建议是:
不要对孩子的选择、做事方式和行为过于吹毛求疵。
让他们承担自然后果,他们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更有抗挫能力,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也更珍惜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孩子总要长大,就让我们逐渐放手,给他一段长长的时光,慢慢长大吧。
本文由安心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安心妈妈:资深HR,二娃妈妈,专注研究底层规律、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既成功又快乐的自己,每日一位公益咨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