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辩

作者: 书静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23:25 被阅读0次

      说起中医,因其神秘面纱大部分人都会被勾起兴趣,好像越是有争议,大家越爱乐此不疲地探究下去。

      不知道大家对中医的“中”字有啥见解,我不太想把它简单理解为中国的医学这个含义,反而更倾向于儒家提倡的中庸之学,不过跟儒家不同点是前者强调的是修身,而后者强调的则是“阴平阳秘”的一种平衡状态,整个中医治病过程也就是在追求这种状态而已。这是比较简单的中医学所渗透的哲学思想,更多哲学思想都在那本所有中医人都绕不过的《黄帝内经》里,其不仅讲述了众多医学理论,而在这理论背后所指导的更深层次的哲学含义更应该被多多关注,探究。只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从小西化的人来说,很难去主动接受这种玄之又玄的理论,别说不学中医的人,就算是学中医的人也有一大批不信中医的存在。因此社会上基本存在两种发声,一种是极力拥护中医,认为中医无所不能包治百病,另一种则是极其贬低中医,骂其糟粕之残余。其实两者都是过激的看法,真的是缺少了正知正见,大多都是不理智的跟风而已。尽管这种争论一直没停过,也尽管从民国就起了废医案的开端,但直到现在,中医依然活的好好的,只是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罢了。从最初四大经典的诞生,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再经历了魏晋隋唐宋金元等时期的发展,几千年的烽火硝烟之中,几千年的改革变迁之际,她一直存在于此,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一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而后随着西学东渐以及历史原因,我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越发不自信,当西医到来的时候中医便是首当其冲,就现在而已,对于中医的争论最大的莫不过是疗效问题。与其把这个问题推给中医,不如把这个问题拿去给中医人吧。在这样的大时代下,还能否出现医圣张仲景那样“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人,还能否有朱丹溪那种“三十立志而学医,五年内经医母病,不惑之年始有成,千里求师为百姓”之心,皆不得而知。

        历史的车轮从未有过停止转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医的逐渐式微是必然结果,但作为一位中医人,别人可以怀疑她,诋毁她,但是我们不能,无需向其过多辩解,唯有砥砺前行,效法古人仁术之真,学其古人医道之精,用最终的疗效来反击一切。

相关文章

  • 中医之辩

    说起中医,因其神秘面纱大部分人都会被勾起兴趣,好像越是有争议,大家越爱乐此不疲地探究下去。 不知道...

  • 中医之辩

    前几天,销售同事Ennis经过我的座位,看到柜子上的黄芪,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 我说,“黄芪,补气的!” ...

  • 中医之辩

    因为疫情的原因,中医再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中医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关于中医科学不...

  • 中医西医辩

    昨天晚上,一个群里展开中医西医辩。我因为乘晚班的飞机,虽然飞机起降前可以开手机,但信号不好,基本没有发言。刚才再看...

  • 说服的艺术~类型分析

    事实之辩,是不是的问题,概念和统计理论 价值之辩,好不好的问题 政策之辩,应不应的问题,损益比的权衡 哲理之辩,是...

  • 思考

    辩论 孩提落地 父母辩之 子女不改 称此为 屡教不改 老师辩之 学生不改 称此为 不听教诲 领导辩之 员工不改 称...

  • 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高血压杂谈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以病,症,因,整体观为辨证施治为治疗原则,旺而平之,亏而补之,所以因症而辩,因病而...

  • 《庄子修心课》第三十二课——大道不称

    《齐物论》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

  • 《庄子修心课》第三十二课:大道不称

    《齐物论》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

  • 《逍遥游》自学课之基础知识部分

    1.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誉之境,而御六气之“辩”,默写时要注意原文均是言字旁的“辩”,均为通假字。前两个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t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