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收纳刘备事,历来为后世所议,其间因由若何,吾自感尚不能解,姑且一论,权作笔记,留待日后再思。
其一,曹公欣赏刘备容貌气度,心有好感,此虽非绝大理由,仍有可说处。吾以为,曹公率性不拘,任天下智而用,然其心底似仍总不忘缺憾故事。如出身入仕仰赖宦官,如容貌不堪心有所憾,公于己智愈信,于缺愈憾,敢凭智志扫荡天下,亦欲荡平缺憾,欲不可止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公真自强不息,然终不能与心底和解,致远而泥陷。此非理智因由,然如公之雄才亦不能免,况吾小子乎!如是,怎不戒惕?
其二,公之智可增其勇,故能睥睨天下,然亦总不免自负,以为其智尽可操持,表现为常有自满自傲自矜自许之行,究其心,仍欲补足缺憾,急切自我肯定,此吾以为公之短差。故奉天子以讨不臣初立,于一常败刘备轻忽疏谨。人心之矛盾,或见于此:一面羡之,一面轻之,君自去揣度,是也不是?
其三,公自认知备短处,有大志而少智囊,不过凭一口气,东冲西撞,现不致有大害处可急防。
其四,要说公之英雄心。故真敬刘备心志,见其人如见昨己,亦不忍谋之。其余诸说,书中有列,再不冗述。
然若谦谨慎言,端庄君子且有大慧,主杀备而公不能警慎,差矣。观文若常行,今竟主杀,明主怎可不瞩意留心切思?奉孝之言,智囊之语也。其策留而防而杀糜竹以断其臂,真不负智者之名。
此处吾知尚不能尽意,佩服智略之余,愧恨某之浅陋,不觉笑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