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二)
(接上篇)前文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好,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自己主动学习,另外一种是在家长的压力下学习。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就算在家长的压力下暂时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只是暂时的,一旦孩子到了叛逆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家长不能一直看着孩子学习的话,孩子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打回原形。
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某个孩子从小就被妈妈逼着学钢琴,但是他特别不喜欢弹钢琴。每次他不想弹,或者弹得不好,妈妈就打他。所以每次他都是哭着练琴。就这样在妈妈的逼迫下,孩子终于考过了钢琴十级。妈妈自然是笑逐颜开,但是孩子拿到证书以后,就把钢琴给砸了,然后对着气得发抖但满脸困惑的妈妈说:“看,你的目标达到了,但我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如果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而努力学习的孩子,会把取得好成绩看成是家长的事情,家长的目标,而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当完成了任务,就跟自己无关了。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好,也只是被迫而已。当某一天外界的压力消失,孩子可能就再也不会学习了。
而且,长期的外界压力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感和叛逆心理,试问一个从心底讨厌学习的孩子,会真正学习好吗?即使学习好,考上了家长期待的大学,他的人生路就会光明一片吗?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成绩就会下降得特别快,家长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大概率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听家长的话,违心地好好学习。当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让他们对学习深恶痛绝,学习成绩下降也就理所应当了。
其实许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由于没有其他办法,而且他们认为在孩子上学初期,逼迫孩子学习能帮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这样以后孩子就会慢慢地自己主动学习。不可否认,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几率实在是太小了。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而越是这样,家长就越会进一步逼孩子学习,甚至完全掌控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觉得孩子一会儿不看着,就会放纵不学习,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孩子累,家长更累。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孩子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辞职全程陪护,孩子的学习一直不错。但是孩子上了高中后,这位妈妈的知识储备就不够了。而孩子已经习惯学什么都需要妈妈先理解再教自己,妈妈跟不上了,孩子的学习就越来越差,高考成绩很差。还有一位爸爸是硕士毕业,高中的知识也不再话下,一直坚持陪儿子一起学习,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儿子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但是好景不长,儿子在大学里成绩非常差,每学期都挂科,最后只能肄业。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还是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有些孩子个性较强,非常叛逆,不但不好好学习,还与父母的关系极度恶化,甚至做出了过激的行动。可怜这些父母穷尽自己所能,却无法真正地将孩子培养成才。
既然这样,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父母就应该听之任之,完全不管吗?也不是。管,但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逼迫。有许多非暴力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