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697745/af89e2a0e632cc97.jpg)
耳水不平(Vertigo)的发生没有任何前兆,至少我至今还没有总结出来。晕眩常常是在一翻身、一低头间突然袭来的,是一种一脚踏空的不妙感觉。
有的时候运气够好,反应够快,即刻翻回去转过来,还有可能有惊无险,踏空后趔趄几下又立牢了。当然,不好运的时候总是居多,耳朵里的控制平衡的小晶体不当心跌出来了,再要让它们跌回去就既费事又辛苦了。
为此我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试来试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叫做Epley Maneuver的物理手法。它是利用头部移动,將头部摆在4个位置,最终从半規管中把那些結晶体移回他們原來的地方。理疗的过程中会故意触发晕眩的头位,有点辛苦,所以本质上像是一种以毒攻毒,残酷且有效。可见纠错总是痛苦的。
因为这第一手经验,我对平衡和晕眩的感知体验有了兴趣。这显然不是我们熟悉的视、听、味、触、和嗅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超越这五官的第六种感官。谷歌之后才知道这第六感的确存在,叫做前庭觉Vestibular sense,是負責人体自身平衡和空間的感觉系统。
与前庭觉最密切相关的当然是视觉。例如试一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单脚站立,就可以知道:视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平衡,可平衡感的存在并不依赖于视觉。同样的,我们对晕眩的感知也不需要依赖视觉。头晕目眩的时候就算闭了眼,我们在黑暗里看不到周围事物的旋转,却仍然可以感知到晕眩。另一方面,视觉既可以帮助人的平衡感,也会加剧晕眩感。总之,视觉会放大人们对平衡/晕眩的感知,但两者又独立存在。
耳水不平发生的原因至今不完全明朗。主流假说认为可能是前庭系统中的耳石剥离,其碎屑落入半规管中。当头部转动至某些位置时,这些碎屑发生位移并改变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而导致头昏、晕眩以及眼球震颠等症状。前面提到的Epley Maneuver就是基于这个假说的治疗方案,它的有效性(至少对部分Vertigo 患者)也为该假说提供了一些间接支持。
摊上耳水不平当然不是件好事,让我学到这么些杂七杂八的知识,倒也不全是坏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