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票难一直是长期令各路追星粉丝头疼的难题。一票难求已经不只是演唱会的常象,各类体育赛事,热门话剧也是如此。2016年年末的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更是将演出票务市场的乱象放大到了极致。官方渠道放出的800张门票在开票后的32秒之内就全部售罄。随后,面值为7800元人民币的内场前排票一度被炒到了上百万元的天价。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今年的世界杯假票事件,涉及虚假球票1万余张,其中有3500张流入中国,90多名重庆球迷也成了受害者,付了钱却拿不到票,根本看不了世界杯。
据Statista统计,2017年全球“演出+体育”门票收入达175亿美元,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美元,而中国占全球市场约20%。175亿美元是活动方收入统计,如果算上黄牛牟取的暴利,不知道得翻多少倍。
票务市场痛点分析
在传统的票务系统中存在许多痛点与难点,尤其是大型演出、赛事活动,从筹备报批到售票、检票涉及到的主体、环节非常多,水很深。
对于活动主办方来说,希望演出上座率高,以及快速售票和回款。但是由于自身销售渠道能力限制,在传统售票流程中,大多外包给票务公司进行分销。
这样就会造成对消费者很大的不良买票体验。对于买票者来说,导致信息分散、结算周期长以及买票贵等问题。并且更多的是一些普通消费者几乎买不到票,在官方平台一售而空的背景下不得不借助黄牛。
在黄牛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更有不少不法份子进行各种弄虚做假行为。然而普通消费者无法用肉眼和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判断票品真假。所有进入二次流转的票,直到入场正式核验前,消费者都无法确认是否真实有效。即使电子票解决了纸票盗取票图私自印制的门票问题后,依然无法解决电子票二维码流转中的截屏复制问题。
显然,传统票务市场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中心化的,围绕着活动组织者—代理商(渠道)—消费者的价值传递,衍生出多重的复杂利益关系。票本质上是一种特定时间内的虚拟资产。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应用,其上所有的流转都是可控的、可追溯的,可以说与票务行业是天然的契合场景。
区块链下的票务管理
诸如世界杯这类的体育赛事,每一场体育赛事或者每一支体育球队都希望追溯票务流通过程,收集到每一名体育迷现场的真实观赛数据。但是当票务经过二级市场(票务公司、场馆这些官方是一级市场)流通交易,赛事方或者体育运动队不知道是如何交易的,体育迷们也不能准确地获知门票的真实来源。从交易的可追溯性角度来讲,区块链可以创造一个由球票拥有者分享的分布式账本,从而为体育赛事提供更透明的票务供需信息,让票务市场直接进行点对点交易,去掉第三方环节,更精确地追踪每一张票的完整生命周期。尤其是票务转手交易信息,同时还能防止假票的流通。
诸如娱乐方向的各类演唱会,可以通过通证经济来改造。对于真爱粉来说,每天在追星,为了他们的偶像,他们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而这些和普通一无所出的黄牛是不能比的,但是这些偶像并不一定知道。如果我们将他们的行为上链,所有的行为都被记录下来,真正、全身心的付出者就会被凸显出来,偶像就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同时,我们也会为这个行为进行Token奖励,这个奖励可以用来再支持偶像的发展、购买偶像的唱片、演唱会门票等。这个意义主要对于持有Token的人去获取一些福利。比如说优先买票、面对面见明星、参与活动,此时便可以运用Token,也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认可和奖励。尽管市场上这个方向的尝试如火如荼,不过对于解决痛点或创造新价值,设计合理的方案并用区块链应用实现,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根据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点对点网络架构的特点,虽然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也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区块链技术在票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