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儿器乐培训不能只注重兴趣和乐趣

幼儿器乐培训不能只注重兴趣和乐趣

作者: 雒渭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22:01 被阅读29次

    近年幼儿器乐教学的一个主流观点是,从兴趣出发,淡化技能技巧的训练。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能够不被技术困难和技巧训练所阻碍,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感受、体验和表达音乐美的方面去,从而通过学习乐器,体验美、表达美,了解音乐语言这种人类情感传递的工具。通过音乐语言直接诉诸于人类心灵的强大力量,影响孩子的情感世界,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扩充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前苏联曾经非常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举办过一些公办的音乐学校,每个学生在周末都要去音乐学校接受严格而正规的音乐学习。这种大面积普及的做法为前苏联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人们还发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孩子在之后的一生中,对音乐抱有强烈的抗拒和排斥心理,有些人甚至终身都不愿意再听音乐。

    前苏联的这个故事可以从几个方面解读。一方面是大规模的严格要求,正规训练,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拔尖人才来。由于培养基数够大,而且要求严格,对那些的确有音乐天分的孩子来说,是接受严格的正规教育,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优状态的绝佳机会。就像我国曾经有过基数非常大的乒乓球爱好者队伍,基层还有过很多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教练队伍。所以中国乒乓球的基层训练水平就非常严格正规,而且普及面很广。在这样的基础上自然能够选拔出几个非常优秀的国际一流选手来。

    可是大面积的体育运动和音乐培训还有不同。体育运动中很多水平不高的运动选手并不感到痛苦。他们在训练、运动、对抗中会有挫折感,但也经常能够获得乐趣。而前苏联的大面积普及而且略带强制性的,用严格正规的教学方式来培养音乐人才的方法,却造就了许多终身厌恶音乐的人。为什么他们不能像乒乓球爱好者那样,虽然没能获得音乐成就,甚至还会经常遇到挫折,但仍然能够从音乐中感受的乐趣呢?

    如今的中国幼儿器乐教育这种以兴趣和乐趣为出发点,淡化技术技巧训练的培训方式,似乎可以避免那种让人终身厌恶音乐的结果。可是事物总是有多个侧面的,没有绝对的好。

    首先,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扩大了音乐爱好者的普及面,使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音乐,多一项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工具。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是在低水平的程度上进行的,没有较高的标准和严格规范的要求。大部分接受过训练的孩子,艺术水准并不高。如果要向孩子的快乐和轻松倾斜,那么,程度稍高的训练几乎是无法进行的。因为这时候必然对表达的准确性和技术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快乐的完成。如果不提要求,孩子同样不能将这个程度的作品美好的表达出来,他同样是不快乐的。

    其次是对于那些的确有音乐天分,需要在音乐技术技能和理解表达能力上,接受更高层次训练的孩子,低层次的普及化培训模式,会使得这些孩子错失音乐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机。很多乐器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一个孩子只有尽早的开始练习,才有可能通过十余年的时间,熟练自如地掌握一项乐器的绝大多数演奏技术。从音乐语言的角度上来说,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这种语言,这种语言才能完美的融入到他的思维和行为之中,变成母语一样能够自如使用的语言。如果在一开始不能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正规训练,几年以后才发现,有些孩子的确具有优秀的音乐感悟和表达能力。这时候再给他们提供正规的训练就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已经错失了将音乐语言变成母语,和攻克大量技术困难的最佳时间。

    所以说,幼儿器乐教育中的快乐教育理念并不是适应所有孩子的绝对标准。对绝大多数不具备成为职业音乐家的天份的孩子,还有那些压根就没打算在音乐上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孩子,这种培养模式是有益的。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同时还能避免造就出终身反感音乐孩子来。但是还应该仔细观察那些接受培训的孩子,发现那些的确具有更好音乐天分的孩子。尽早和家长沟通,不要让这些孩子错失了掌握更高层次的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的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儿器乐培训不能只注重兴趣和乐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dj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