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去上班,同事就兴奋的说,今天有个朋友家做馓子,邀咱们过去呢。于是两人约定下班就去朋友家蹭好吃的。
馓子,据说是从回族传过来的一种小吃,用面粉和水,有的还会再添加蜂蜜、鸡蛋、油等,和好面后反复揉压,然后搓成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
摄影:雨后彩虹手工做馓子,还是极小的时候见母亲做过。那个时候,一到腊月,只要是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气,母亲从清早起来就整天的在厨房忙到半夜,煮糯米,做甜酒、磨豆子、打豆腐、切糖、做圆子、炸糊酥、炸馓子。那个时候过年才是真的像过年,但是所有的母亲们都很辛苦,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的忙,我们这些小孩子却是欢喜的不得了,早早的就盼着过年,因为每天都有好吃的。
等到后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去买现成的,母亲们都解放出来了,可是记忆里那种美味却再也买不到了。一晃眼,居然差不多有二十来年都没吃过这种手工做的面食了,想想都开始流口水。
摄影:流年中午一下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朋友家在附近的小山村里,如今大概也就这里还能找到一些年味吧。小山村的风景很美,村口是一座石头的小拱桥,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数还是那种古色古香的徽派风格,河边一片古树林,白墙黑瓦掩映其中,小桥流水人家如在画里。
摄影:流年走过一段青石板路,远远的就听到朋友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村子里的好几个人都在她家帮忙呢,瞬间就让我回到儿时过年的时候。进得屋去,只见面粉早就醒好,几个女人正在耐心的把柔软的面团搓成细细的长条。
摄影:流年搓细的面条再一圈圈的绕在竹子做的弓上。
摄影:流年缠好面条的竹弓放到滚热的油锅里炸,只见热油翻滚,不消一会儿,雪白的面条就变成了黄色。
摄影:流年待到锅里一片金黄色的时候就要赶紧捞起来,放到簸箕里晾着,同时也晾去多余的油。等到凉却后就变成了酥脆爽口的馓子了。我看的直流口水,赶紧拿了一个塞到嘴里,果然还是记忆中妈妈做的味道,又酥又脆又香啊!不吃还好,一吃就再也不能停下来了!
这样的手工馓子,你吃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