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场重要面试
本周有一场面试,内心充满紧张、不安、担心。几天里设想了好多个提问,模拟回答演练,反复看相关资料,一遍遍列思维导图,外加死记硬背。临开始前,回到家好好洗了个脸,梳理下发型。没错,常规面试,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可这并不是一次常规的面试。临场时,我突然发现,那些我所准备的“参考答案”,到嘴边都会卡壳,完全派不上用场。就像身处广袤无边的旷野,孤身一人,除了内心深处留下的印痕,此刻的我,还剩下什么?
所有并不属于内心的东西,都帮不了我。瞬间不紧张了。理清思路,说了真正想说的话。
学习班的班长事后也提醒后面还没轮到的同学:不要把它当成世俗的面试。
是的,我多么在意自己的表现啊,多么在意那个结果啊。无非就是三种感觉:自我感,优越感,主宰欲。
而往往应该更在意的,是这颗心。它的起伏,它的贪著。一不留神,心被外境和世俗的观念,又一次不知带去了哪里。
生命的列车,总有一天抵达目的地。朝代更替,时光荏苒,在万物流转中,楼宇会坍塌,权势随风消逝,最终大浪淘沙,留下的是什么?当我们到达生命终点,面对死神的审讯,能帮我们作答的,又是什么?
2.身处医院时
在医院,人总会真心都柔软起来。似乎墙外的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忘了赚钱,忘了事业,忘了纷争,忘了过结...
史铁生瘫痪后,写了《我与地坛》。
是不是只有在这个时候,人类才会思考,身体发肤以外的东西呢?
对生命的疑惑,平时我们仿佛忘了,可它们依然存在。
济群法师说,对于死亡,人类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在一个悬崖前制造了很多幻境,让它看起来是如此热闹、充实和有价值。而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将跌入那个悬崖这个事实,视而不见。而对死亡的审视,或许才能让我们更加看清楚生的本质。
3.改变
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要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状态。就像流行语说得“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时时设想,如果继续维持这种生活,它将带给你的痛苦吧。
念死无常,人生是苦。是否还要继续受苦呢?
逼迫自己一把吧。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表哥因为大舅要去外地做生意,家里没有大人照顾,就寄宿到了我家。当时表哥多读了一级和我同班互相照应。家里人为了方便,再加上认为我们还小,就索性让我们睡同一个房间。
没多久,班里同学就听说了,开始嘲笑表哥。为了不被人笑话,表哥坚决搬到了原本当库房的小房间里。其实,到了晚上他也很害怕,但他说,只要想到,被同学讥讽,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蒙上被子,一觉到天亮。
因为留在原地的痛苦,太大了,大到足够让人改变。
如果我们能时常观想:
自己发火了,懒惰了,由此给人带来的是什么?行动是可以被唤起的吧。
经常会有这样的新闻报道:从小穷怕了,不想再过那样的苦日子,所以逼迫自己发奋读书,走出山沟,走出贫困,走出愚昧。
一味地排斥痛苦,是没有用的。我们总会给自己找很多台阶,也用两全其美的方式,去承认自己的感受是多么真实。而过度的认可自己的痛苦,不去看清事情的真相,恐怕是没办法自救的。
每日分享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
——济群法师《人生五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