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准备出版一本自己的上课实录集子的书。应出版社编辑要求,希望找相关专家给每个课写一个简短的实事求是的点评,配发在每个实录的后面。我首先想到温儒敏教授,他是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研究专家,同时又是语文课程专家。之后,又了解到温儒敏教授,还是朱自清学生的学生。因为温儒敏是的导师是王瑶,王瑶是朱自清的在清华的嫡传弟子。所以,温儒敏是朱自清学生的学生。于是,我就去信儒敏教授,详细说明出书情况。我随信附寄了我的《背影》解读和《背影》实录。并说明,要出版用。温教授接到我的信后,十分高兴,大概用一两天时间,阅读了我的课和解读。于是就给我写了那封信。
荣维东教授的信也大抵如此。2015年12月,我应邀到重庆市讲课,参加一个另外的大型的语文教学会议。会议期间,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和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荣维东教授,特邀我利用会议间隙,到文学院,做有关语文教育学术报告。荣维东兄自始至终陪同,令我感动。我的报告中,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比给中学生实际上课讲《背影》所用时间只多不少),详述我的《背影》课的全部详细过程。荣维东教授自始至终听完全程。过后,我们在QQ里,又一次聊到 《背影》,他就我的《背影》课说了很多高屋建瓴颇有见地的称赞的话(“高屋建瓴” 、“ 颇有见地”,一直是荣维东教授的学术风格 ) 。于是,我才想到顺便请荣维东教授,也写一个对我的《背影》的评价,用于发表、公开。于是,荣维东教授,写了一封电邮给我。一两天后,荣维东教授又慎重推敲、严肃字斟句酌地写了第二封电邮,寄给我,并且特意嘱咐我用第二封。这两封信,我都收到了。大家目前看到的,就是遵照荣维东教授之嘱,公开的,荣教授仔细斟酌、认真推敲后的第二封信。
可以看出,二位教授出于学术、学理的一丝不苟的求真求实的严谨精神,严肃认真的学术自愿态度,我也感受到二位教授的发自肺腑的由衷的对我的鼓励。两封信就是为了公开发表用的。我至今仍然处于对二位语文教授的感怀之中。我实事求是陈述说明两封信产生的事实。
以上情况,供大家参阅。重要的一点是,我的课的好坏,并不在谁的点评,而在于有目共睹的“课本身”,面对一堂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尤其不过尔尔的“家常课”,天下所有人都是专家,因而,我“全盘接受”天下所有人(您都是我尊敬的专家)的意见。
韩军
2018.5.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