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通的一些事

想通的一些事

作者: 咻咻咻小盆友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16:57 被阅读0次

    自主地,主动规划时间,不断地自我学习。这样的状态,是在我家哥哥出生后半年,我才开始逐渐形成的。当时的一大催化剂,是哥哥出现了严重发育迟缓,需要找好的医疗团队进行干预指导,并且家人要配合医生进行家庭干预。

    那时的我,三十岁。

    体会到持续学习精进的快乐,则更迟。

    自主学习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发生在我三十三岁到三十五岁阶段。

    它的另一个契机,是我家妹妹出生,我必须更为主动地把握住我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不被琐事干扰持续提升的专业能力。

    与之相关的是,每日时间轴,每日在做的小且重要的事,作息规律以及工作习惯等等。

    习惯的重要性,日常运动的意义,我在三十五岁知道。

    庆幸的是,我家哥哥从五岁起已经走在日常运动和养成每日习惯的路上。

    我们互相影响。

    当哥哥在三岁左右,我们有了两三家平日里时常见面的朋友。

    借由孩子这个媒介,我们持续性地、近距离观察每个孩子的成长,以及每个家庭的家风、家教与做事方法。

    很明显地,看到了每家的不同,但身在其中却又那么自然而然。孩子是一面明镜,在孩子身上冲突而格外突出的地方,一方面有孩子自身的天赋,另一方面离不开家庭长期以来、落在实处的要求和积累。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有所体会。把自身框架以外的学习要求,落在实处,需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这是我此前的薄弱之处。

    这里包括了,家长提前的备课,家长对孩子时间表的规划,如何引导孩子愿意或全情投入地做这件事,实施过程中的轻巧愉快,但又能够对应到扎实的知识点和要点。

    哥哥有一些习惯,比如说:生气时会动手,会将学校里的脏话带回家里。

    曾经,我想:给孩子一个缓和的过程,因为改变不容易。但这周我突然想明白,我应对改变不容易能做的是耐心地、对事不对人的提醒方式。

    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原则性问题处理办法,无需考量年龄因素。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在我生气的时候,我不能打老人,则哥哥也不能。我不会在家里说脏话,则哥哥也不允许。

    如果他出现打人或说脏话的行为,应该立即、明确地提示。明确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他停下来,我也停下来。没有附加的唠叨和讲道理这样的售后。

    对事不对人。

    做好自己的改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

    哥哥身上激烈的或者薄弱之处不少。如果回过头来想的话,我的排序是:

    第一,有礼貌

    现在的情况是:生气时打人,或生气时不打人但会说脏话,会用他认为不好的句式将全家人吐槽一遍。

    我能做什么?

    1)我本身是否有礼貌?对待长辈,我少吵架或指责。与长辈和老公避免在孩子面前有争执,有问题就关起门私下谈。

    2)对原则性问题,全家人态度一致、明确、坚决。对事不对人,如果他停下来(甚至还有一些搞怪调皮的反弹性挣扎),我停下来、等一等,戒事后唠叨、戒讲人生大道理。

    3)全家人都好好说话。背后有一层是,如果和亲近的人去沟通有分歧的观点(不因为亲密而不体面、在争辩中戳伤对方)。

    第二,眼里有活,勤快

    第一层次是自理能力,第二层次是能够帮助家庭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

    我能做什么?

    我要先做一个眼里有活,勤快的,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人。在孩子行事上,能我带的,多带,给孩子一个示范。

    最重要的是,即使他一时做不好,或重新陷入让人焦虑的状态下,也不将矛头指向他人。更多还是立足于事情本身,怎么去把事情做完。目标拆分得小、且合理,与孩子一起一件事又一件事,逐一完成,形成正循环。

    第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上面一项说的是生活习惯,这里说的是学习习惯。对幼儿而言,学习本身一是有趣,在孩子能力圈上适度的拔高(1+i原则),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老师的要求,妈妈的要求。

    这里,我想做的是:每天和他共同进行对学习的规划和复盘。每天设置一个小目标,去执行,去评估,再去规划与实现。

    大人越是放低姿态去做的事,越是让孩子丧失这部分的能力。

    在这部分,我做的并无实质性的进步。回头来看,我们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已经努力了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但并无实质性的改善。

    说说,孩子在家里的位置。

    某些时刻,我家哥哥被外婆高高捧在天上。越是被人呵护得无微不至,这事儿就最为薄弱、最没有主动性的一件事。同时,事情成为全家人的心病,或是每天埋在生活里“每一天都要爆发”的导火索,艰难且无力。

    起床。哥哥起床,不用自己穿衣服。外婆从他两岁多起就说,孩子没睡够,我们来帮他换衣服,让他多睡一点,这样也不会发脾气。三年过去了,哥哥快六岁了。他醒来后,躺在家里床上喊大人。他躺着,由大人给他脱睡衣、穿衣服。只要有任何心气不顺的地方,他躺着会发上十几或二十分钟的脾气。

    早餐。在他坐上餐桌之前,他的水杯、白煮蛋以及牛奶都被摆放妥当。蛋壳剥得干净,放在酱油碟里;牛奶盒插好吸管。他要做的事,是坐上餐椅,吃就好了。但是,现在的他,即使坐上餐桌也就是不吃饭。餐椅,选的是最适合孩子发育的成长椅。他似乎这一年或半年,再没有正面坐着,坐得颠三倒四,翘脚抱腿,侧身吃饭。

    下午茶。每日下午,哥哥需要游泳训练。为了维持好哥哥的心情。他的下午点更是小心翼翼至今。有一日,我收拾好一大一小游泳包走出房间,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外婆殷切地俯身端着水果在喂他,而他神情呆滞吃了一口后就再也不吃了。更多的是,他会突然出现无故发大火的状态。

    在哥哥小的时候,我们并未察觉到这种祖辈无微不至照料给人的不适感。但随着孩子长大了,同时能够有机会近距离看身边好朋友家同龄孩子的生活模式。对比之下,就能够深深感受到照顾模式的越界,以及剥夺了孩子自主做事的快乐。

    好朋友家的奶奶,在照顾她的孙女丫丫时,能够分得清,哪些是我需要帮助你完成的事,而哪些是你有能力自己完成的事。在丫丫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诉她,自己年龄大了,无法背的动她,她要自己走路。这个小姑娘现在腿脚有力,走路速度胜过大人。包括我家妹妹,在奶奶的照顾下,特别地雄赳赳气昂昂地快乐地坐着自己的事。相反,我的妈妈,哥哥的外婆,每天都是不顾自己吃饭,一上桌就忙着给哥哥剥虾壳、挑鱼肉,全身心都放在哥哥吃饭上,甚至自己坐姿也是完全偏向哥哥这一侧。写到这,就觉得可笑又无奈,外婆整个人侧身面向哥哥,而哥哥是背对着她,侧身面向着我。

    孩子是家庭里普通的一员。越长大,额外的照顾越应该离场。

    关于家庭里与他人有意见分歧、观点不一致的沟通。

    我的母亲性情急躁,在遇到事情不满时,必须要立刻表达出来。表达形式不是平静沟通、善意建议,相反的是语气带有浓浓嫌弃、厌恶的指责或训斥。一旦在争执时,我同样很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后,我发现:当我陷入负面情绪时,采用了挑刺或指责的方式对有分歧的观点进行沟通,反而会因为情绪本身陷入更为持久、且难以自拔的低落和内心愤怒的冲突中。对他人严厉、不留情面的指控本身,像是放大镜,放大了我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就像逃出了牢笼,张牙舞爪不可一世般在心中叫嚣着,越是急躁,我越控制不聊它。相反,冷静一会,深呼吸,静坐着想一想,这只看起来不可控的怪兽就会慢慢缩小。

    对我的母亲而言,有时候,我总觉得,她为了刺激到我,会选择用听起来极度刺耳且难听的词汇,不停地说,以此来达到“让我听进去”的目的。如果我选择听了但不反驳,她会越说情绪越激动;如果我听了但表明我的想法,她更为不屑觉得我这个人糟糕至极。但有时引起她不满的事儿本身很小,不过就是倒垃圾或者收拾房间这类小事罢了。

    我的母亲相对来说是个急匆匆,而且会迟到的人。同样的,我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出门。而每当带哥哥出门时,外婆也是时常走到门口才匆忙地拿口罩、拿购物袋,手忙脚乱,更别说仪态了。相比之下,我的老公及他的一家人是提前做好准备,把要出门的物件都收拾清楚得当,出门时从容且清爽的状态。

    我母亲的房间,她的窗台上总隔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她不会收纳(以前我们可能还会说不善于收纳,但实则不存在“不善于”,不去做背后就是不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发现:我家哥哥起床后是不会收拾床铺的,出门前别提仪态,连裤子都是歪着的。嘴角,时不时挂着上顿饭留下的汤汁痕迹,如果不提醒他,他能这样挂着大半天。而对我而言,我对穿衣打扮这件事也是极其之钝感。我对穿衣的变化程度,以及饰品的搭配程度,要求是零。在穿衣上,我可以四五套衣服,轮流着穿。上班用衣物,两三套;周末运动或溜娃衣服,两套。直到现在,我出门前,仍然会忘记照照镜子,检查自己的仪容面貌。

    十一

    什么时候哥哥会捂上他的耳朵?我在说他不愿意听的事。

    外婆和我对哥哥采用了反复提醒(唠叨),或是点破了哥哥做不好的地位。哥哥瞬间就会生气,采取他的反制行为(你越让我做某事,我就不做,你能拿我怎么办)。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时刻:一是,催促哥哥吃饭的时候;二是,督促哥哥练琴的时候。这两件事的背后的共通点在于哥哥的专注力,或者说,他是否想做好(更多时候,我们求的是做完)这件事。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这两件事上,大人的态度往往让他感觉是在挑刺和指责。

    十二

    有一天,当我走上路上,我接纳了自己的内疚感和负罪感。每当我在晚上七点还没能赶回家时,我会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负罪感。我对自己说,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对孩子而言是独一无二的。特别,且重要。

    十三

    最后一笔,留给自己。

    某一天,我在晚上洗澡时,突然意识到:现在以及未来,我对自己的评判或对婚姻的感受,和老公未来是否与我相爱这件事可以隔离开。我做好自己的事,我真诚且投入地去爱,热诚且兴致勃勃地去生活,这个过程是我可以掌控的,同时也是我真心喜欢并愿意努力的事儿。

    我所求的是,基于婚姻信任关系的不被欺骗和隐瞒。写到这,我想到了《人生第二次》的“破”。情绪稳定,把握当下,心里有数,好好生活。

    有爱,耐心,坚持,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代表着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通的一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fy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