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不是不喜欢老师讲的道理,是气力不够。孔子说:气力不够的人,走在半路停止,如今你给自己画线。】
诸多翻译都将“画”作截止、停止讲,意思是停止不前。我想理解成画线、划限也可以,画一条“压力线”,或者说是设立天花板、界限,认为自己能力就在这根线之下,遇事就说:“我不行,我干不了!”
我们经常和几千年前的冉求一样,遇事畏难而不愿向前,这也正是我常说今人和古人除了工具的不同,其他东西尤其是人性都别无二致的原因之一。这段对话总结起来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一为半途而废,一为画地为牢。“半途而废”往往用作贬义词,听完孔子所说,我明白事情做到一半,实在无能为力并不可耻,这种半途而废好过不作为。如果是走到路中间,突然懒病复发,自甘堕落,这种半途而废才是真贬义。而还没开始去做就找借口是自己在画地为牢,这只能说是真懒,是懦弱。
为人父之后,我发现“智力”一词有时候很唬人,印证这一观点源于我对女儿的观 察,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在她面前,大人说什么孩子信什么,可谓智商“归零”;当让她重复面对曾经经历过的场面,她往往应对自如,甚至触类旁通,这到底是说明因为有实践经验而发挥了智力,还是因为智力的自我发展而逐渐使人聪明呢?我的观点是经验使得智力得到发挥和显现,单纯的谈智力站不住脚,就像从小关在屋子里的色彩专家安娜,每天查阅学习各类色彩学知识,却从未真正看见红色、绿色,试想有一天她走出屋子,当她面对真实的彩色物体,她能准确的说出其颜色吗?
做实验总是喜欢用到控制变量法,因此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在开始之初并无差别,只是有的人通过学习和练习而改变了自己,正如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所表明,通过刻意练习就不会出现“力不足”。于此我想起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成为一代伟人正是因为有一股冲劲,就是不服输,该做的事不吃不喝也要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