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雍也篇》——雍也第六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沉浸于某件事并以此为乐,忘记时间,忘记自我,进入心流的状态,这便是最高的境界。”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在孔子看来,人的智力分为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知:同智。
樊慈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引导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本章提出了智、仁两大重大的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占卜向鬼神问吉凶,对于敬鬼神把握好尺度和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
对于“仁”,先耕耘,后收获。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欢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83957/86538e126ff3c2b3.jpeg)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境界很高的人。智者如水一般灵动,利万物而不争;仁者稳如泰山,如若不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