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那么,如果摆在眼前的任务是“拾柴”,众人当中有个身高体壮力气大、柴火拾得快又多的——
是不是就让他一个人把柴火拾了,把任务完成,其他人在屋里坐着得了?
反正你身大力不亏,多干点儿也累不死你。
反正别人劲儿小身子弱,技术不过硬,半天也拾不了三两根儿。
如果目标是“完成任务就好”,那么没问题,谁干活儿都是干,干完了事。
可如果目标是“借拾柴凝聚人心”,那就不能这么干,因为一个人担了所有事儿,“众”就不存在了,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定说众人拾的柴就有多么多,品质有多么精良。
重要的是“众人拾柴”这个姿态——
这个协力的动作,仿佛一种无声的誓言,把大家的心连接在一起,心齐则事成。
为什么校园运动项目中常见拔河比赛,却不设“相扑”“摔跤”“角力”这种项目?
全班男生女生不分高矮胖瘦力气大小齐齐上阵,呼哧呼哧拼了命地拉那条粗绳子;怎么不在各班选拔力拔山兮气盖世者,一声暴喝定输赢?
就是那种你倒在我身上,我的汗擦在你肩膀上的感觉,才会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啊。
说白了,拔河比赛比的从来不是谁的力气最大,而是大家有劲能不能往一块儿使,大家的心有没有往一处想。
建祠堂与之同理。
为什么要建祠堂?
除了告慰先祖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想聚拢家族人心,铸建牢固根基,现今守望相助,福荫后代子孙。
一个人大包大揽的祠堂,真的会赢得族人的忠心爱戴吗?
一个人大包大揽的祠堂,还是族人共同的祖宗祠堂吗?
钱的数目是小事,事实上,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通常都算不上大事。
可是钱能解决这个家族目前存在的问题吗?
如果适得其反呢?如果反而招来骂名呢?如果惹人厌恨呢?如果导致人心涣散呢?
钱是有意义的。
它不只是一个数字,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人情和事理。
“拿钱砸”,听起来多过瘾啊,豪情万丈的。
可是“砸”这个动作虽爽,也只是一时爽,往远处看看,看一年,看五年,看十年,也许才知道“砸”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动作带来的是一天的赞誉和之后数年的“被架在火上烤”,那个“砸”的动作,还有那么爽吗?
“你不是厉害吗,把该大家做的事一个人包了,我们都是nobody(无足轻重的人)嘛,你厉害你来啊,以后这些都不关我事……”
这样的话,真的不会有人在心里说吗?
这不是钱的问题。
钱可以出——为家族出力和出钱都是应该的,而且是好事。
但是好事如果不讲究方法和形式,也能变成坏事。
于理不合的钱带给人负能量,让人一想起就如鲠在喉,如巨石在背。
与其这样,不如十倍之,捐资修路筑桥建学校,倒是善事一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