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滴

作者: 风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21:17 被阅读0次

    2018届广州一模苏沧桑《水在滴》 原创文本解读

    原创 高中语文答题思路与技巧分析 2018-04-21

    作者 高中语文答题思路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突然摁进”说明捞纸房的劳作的声音因徐师傅等工人吃饭中断得突然,一个“摁”字用得好,好像无形中有一个巨人的存在把一座房子(即捞纸房)往井里塞的感觉然后就陷入了深深(井底一词可体现)的寂静之中。这样就把声音的中断,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了出来。】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空”侧重于无物,写出地面的平;“旷”侧重于面积的广;只是平整,面积不广,无法称之为旷。】缠绕回响【“缠绕”在此处应解释为“交织”,即两种声音交织着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用象声词具体描述是怎样的一种声音】……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解释说明这是什么声音及其具有特征】—-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解释声音是怎样形成的】,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解释滴答滴答的声音具体是怎样形成的过程】……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慵懒”是全文中用的最妙最传神的词:人慵懒时,做任何事的节奏是缓慢的,懒洋洋的;对濛濛春雨来说,要很久才能汇集成一滴雨,悬而未滴,要很久才能从屋檐角滴落下来,然后滴到地面上发出一声“滴答”的声响,又要过很久才能汇集成下一滴,很久以后再从屋檐角滴落下来,再发出“滴答”的响声……如此循环往复,给人一种懒懒的感觉。】,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此三句都是由滴答声所联想到的类似的声音,并且有极强的画面感,很有江南的味道】。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拟人手法】,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嗅觉】、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味觉】,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听觉】,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嗅觉】、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味觉】……【多种感觉的描绘,让人如临其境】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明确另一种声音是什么】,细弱又清亮。【流水声的特征】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这声音是怎么来的】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意在说明此地造纸历史的悠久】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意在说明造纸持续至今】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的人不断减少,造元书纸手工业的式微,暗含着作者的担忧】。

    这一部分向读者讲清楚了两种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何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即从事时间最长】的捞纸师傅徐师傳,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时间长】,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条件艰苦】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时间长】一抬臂二十公斤【重量重】,一天几百上千次【次数多】。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还得有技术】

    【这三段写出了从事这项职业的艰辛,同时也阐述了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人做这门手艺】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傳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傳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傳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这门技艺遵循传统古法】

    ⑫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没有那么多高大的情怀,更注重自己的生活,与下段“关系到一天的收入”一致,写出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不刻意拔高】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不关注造好的纸会怎样】

    ⑭“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与上文相承,不关注造好的纸会怎样,而是关心收入怎样,至多就是有没有把纸造好,心安与否,这是最朴实的想法】

    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表达了作者对手艺传承的担忧】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时代发展,写不做纸后但赚了钱出门旅游的村民,与徐师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徐师傅对造纸技术的坚守的不易。】

    ⑯徐师傳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们对徐师傅的嘲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呵呵”和“回到他喜欢的样子”说明了徐师傅内心却依旧平静,也说明了对造纸的热爱和坚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在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g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