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精神与物质皆贫瘠。
初,精神领先于物质,物质贫瘠。
今,物质领先于精神,精神贫瘠。
末,精神与物质皆得以满足。
古代,因生产力和思想水平的限制,人们每日忙碌于温饱之间,少数人满足于归隐山林。人们会因为心中所谓的“正”来约束自己,会因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超出了“正”的范围而自我批判,所以,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精神与物质贫瘠是一种必然。
改革初期,西方思想拥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在精神层次的追求甚高,然而,初期的生产力水平让他们在现实中一次次磨灭心中的精神世界,精神与物质的严重失衡,木板效应致使不得不面对物质生活。
当今,物质水平极大提高,绝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在面临温饱问题。有些平稳的工作,充足的食物,却发现缺少了内心的世界。他们会在下班后一个人发呆,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消遣时间,内心却倍感空虚。也许已经有部分人认识到精神的贫瘠,也许精神的进步已经在开始。
精神与物质的不平衡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精神贫瘠,物质丰富,可以带给我们短时的快感和长久的空虚。
精神丰富,物质贫瘠,可以带给我们精神满足的同时,还有无尽的痛苦。痛苦从何而来?现实与理想的冲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