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很少主动看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因为觉得没意思,也提不起兴趣来看。可能长大了,那些放了很多年的书在不经意间翻开,总会看到一些话让我想继续看下去。或许真的是因为有了些经历,我才愿意看那些相似的文字吧。
最先看的是席慕容《此生此世此刻》,这本书在家放了有七八年了,小时候只是经常看见阿姨翻阅它,后来问起为什么她喜欢席慕容,她说,因为里面的一句话。什么话啊?一棵开满了花的树。最初我没懂,长满了花的树现在不是太常见了么?她却说,那个时候在农村,根本就没有见过一棵树上开满花,看到那句话,觉得一棵开满花的树,好美好啊,没想到只因为一句话便爱上席慕容。
后来不经意又翻了老舍的书,有篇文章叫《“住”的梦》,他在里面说,他一年四季要换四个地方住,春天要住在杭州,夏天住在青岛或者青城山,秋天要回北平,冬天要去香港或是昆明,因此四个地方都要有房子。当时看了这个便觉得很有趣,没想到竟然会有这种想法。原先老舍给我的印象便是,著作《茶馆》《骆驼祥子》,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仅此而已,也觉得这人应该是很正很严肃吧,写了些我不太感兴趣的故事(曾经很读不进《骆驼祥子》),只是没想到他也会有这样的幻想。
前些天又翻了翻鲁迅先生的书,偶然翻到了《论“他妈的”》,没想到文人竟把国骂搬进了文章里,还毫不顾忌地畅所欲言,里面有些句子看得我直发笑。这篇文章被收入杂文里了,虽说不曾看过《狂人日记》,但因为这篇文章也觉得这位文人似乎并不很遥远,反而很接地气,估计以后也会尝试翻翻看这《狂人日记》了吧。
从前都有些害怕那些成名作家,总觉得他们离我很远,他们有着和我不一样的思想和生活。但现在看来,作家也是人,七情六欲都是有的,人该有的幻想或许大家都会有的,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待一些相似的事情或许会有些相似的看法吧;平常人该有的习惯名人也一样少不了。
我喜欢席慕容,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在她的书中求得了些共鸣,原来我们都曾有过同样的迷茫,原来我们都曾做过那样的白日梦,原来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结笔于2020年7月12日凌晨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