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不平衡”,曾经有个患者这么跟我们说,这句话与疾病本身无关,而是因为前面一个患者看病看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而她只用了5分钟,在同样的挂号费下,后者肯定会觉得不值。但是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对比没有意义。
首先我们要理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就诊时间。
1.病情材料的准备。很多患者来看病,病历资料都不带,尤其是初诊患者,医生要充分了解他的情况也无从下手。比如有的患者连自己吃过的药,检查结果的描述等都模棱两可,医生只能猜,说了一堆相关的名词,患者才说好像是这个。不仅效率没办法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用药的准确性。对于没有带资料的复诊患者,医生得重新一遍认识他的疾病,这种情况同样要花掉很多的时间。所以说就诊前把相关资料准备好是提高就诊效率和效果很重要的一环,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
2.疾病情况本身。同样主要为咳嗽症状,有的患者可能只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有的患者可能是老慢支急性发作,还有的患者可能是间质性肺炎,这些不同类型的疾病用药考虑的方面肯定不一样,老年患者在治疗新感的同时还得兼顾他的基础病,思考用药的时间肯定就会有所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看病时间长也未必见得是好事。
3.患者的表达能力。A说自己月经连续两个月都错后8天,月经量少,颜色偏暗有血块。医生一听就知道她的需求是调月经,再问问相关问题,药单就基本确定还能有的放失;B说自己最近咳嗽了1个多月,看了好多医生,那个医生说我是过敏,另一个医生又说是支气管炎。。。医生忍不住打断她问她症状,她才开始说咳嗽有痰。。。然后又开始说自己以前身体很好很少感冒。。。她的描述中附带了那么多的无效信息,医生还需要从中抽丝剥茧,花费的时间自然就会更多。所以前面那个患者看了半个小时,也许有20分钟都是在她的混乱描述中度过的。
其次我们要理解就诊时间长短的意义。
就诊时间是宝贵的,但也并不是越长越好,最重要的还是效率。这个效率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速度,因为看病这件事情本身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有疗效。希望借助就诊这个行为让医生帮忙解决不舒服的地方,让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状态,这才是就诊的目的。所以简单地对比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时间的长短,医生清晰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准确地开药,把握住这两点就足够了。因为把握了这两点,疗效一般不会太差,这样才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再者,现在很多专家对于就诊时间都有限制,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就诊时间才应该被议论,而不是简单对比时间的长短。
总地看来,因为这事情心里不平衡是没意义的,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要求。而作为患者,我认为就诊前要稍作准备,把有意义的资料准备好,把自己的不舒服进行一个排列,然后把自己疑问的点罗列一下,争取就诊时能把心中的疑问解除。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相信你的时间会被最有效地利用,而且当你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不再觉得心里不平衡,而是觉得那个人是愚蠢的,他因为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里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