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
二次元外衣下的古典灵魂——评《四月是你的谎言》钢琴小提琴经典音乐

二次元外衣下的古典灵魂——评《四月是你的谎言》钢琴小提琴经典音乐

作者: 3324c6a197a8 | 来源:发表于2020-06-19 17:24 被阅读0次

    2019年12月14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钢琴家鹿尧和小提琴家董迪雅演奏的《四月是你的谎言》——钢琴小提琴唯美经典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在动漫《四月》中都有涉及。从曲目的布局就可以看出演奏家的用心,以引人入胜的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开场,紧接着充满戏剧冲突的肖邦《g小调叙事曲》,一下子把听众拉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接着是两首小提琴作品,《爱的喜悦》和《爱的忧伤》,相得益彰。其后是单从标题来看,同样具有对比效果的德彪西和贝多芬的两首风格迥异的“月光”,展现了感觉主义和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美妙碰撞。而后以贝多芬《A大调“克鲁采”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束了上半场的演出。下半场同样以肖邦的作品开场,演奏了一系列练习曲:《Op.25 No.11“冬风”》、《Op.10 No.3“离别”》、《Op.25 No.5》、《Op.10 No.4 “激流”》、《Op.10 No.12“革命”》,Op.25与Op.10穿插,无不表达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华沙起义失败的悲愤。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结束后,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已经到达了顶点,演奏家又突然开始了俏皮、轻快的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克莱斯勒《爱的忧伤》,与上半场的小提琴版本遥相呼应。随后又回到了振奋、激烈的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最后以热情洋溢、跌宕起伏的小提琴作品: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结束。最后一曲结束后掌声持续了许久,演奏家们又加演了两首返场曲目。

    这场音乐会的许多观众都是动漫《四月》的忠实粉丝,他们表示:“因为这部动画爱上了古典乐”,从他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看出,本场演出没有让他们失望,而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这也足以体现演奏家高超的演奏技法和充沛的情感表达。我称这二位演奏家是藏在“二次元”外衣下的“古典灵魂”,他们以动漫作品为音乐会的标题,吸引大众静下心来欣赏他们所陌生的古典音乐,细细品味与流行音乐大相径庭的严肃音乐。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浮躁的时代,属实不易。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默默在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道路上留下了印记。

    随着庄严肃穆的纯八度音响,钢琴家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忧伤的故事,这是本场演出的第二首曲目:肖邦《g小调叙事曲》。其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是肖邦“巴黎全盛时期”作品的特点。创作灵感来源于波兰诗人A.密茨凯维奇叙述波兰人民反抗条顿人的叙事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主要讲述了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威尔特和妻子阿尔多娜的悲惨诀别与爱国之情令人动容。当时的肖邦流亡巴黎,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充满英雄主义和戏剧冲突的作品,鼓励华沙人民为民族而战。

    引子和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都笼罩在浓浓的哀伤之中,乐句间的休止像是叙述者的停顿,但在踏板的巧妙运用下,旋律声部仍是连贯的。虽然这一部分音响较弱,但还是可以听出隐隐的沉重感,是有力度的弱音。“自由速度”是肖邦作品的一大特点,鹿尧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乐句中突然的小加速,又回原速,形成了平缓叙事中的小波澜,营造出一种微微的紧张感,逐渐将故事向前推进,使情感爆发不那么突兀。第一主题最后一小段华彩展现了钢琴家手指的灵动性,右手手指跑动均匀、流畅,音色富有颗粒感。40小节开始,随着右手琶音的快速跑动和左手和弦的不断加强,气氛愈加紧张,渲染出一种惶恐的情绪。而后音乐逐渐平静,风浪过后,进入富有歌唱性的第二主题。三连音和连线衬托出了优美的旋律线条,如诗的美感安抚了焦躁不安的情绪,变得明朗而舒适。展开部是全曲的高潮,第一部分的第一形象是悲剧性的,左手不稳定音、和弦的音响不断加强,气氛又变得紧张了起来。随后极为抒情的第二形象出现,力度仍是强的,与以琶音为主的抒情不同,饱满、坚定的和声使这段抒情更加动人。遗憾的是,演奏者对这一部分没有做过多的处理。我更欣赏郎朗2013年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现场演奏的版本,他在几个和弦上有稍微的加重和延长,使这段歌唱性的旋律多了些停顿感和呼吸感,不仅表现了过去回忆的美好,同时更突出了那个时代下现实的悲壮和凄婉、命运的多舛与无奈,令人扼腕。最精彩的是尾声的华彩部分。 再现部激昂的情感平复后又恢复了平静,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短短的几个小节后,音响逐渐加强,迎来了暴风雨般的华彩,把听众推向乌云密布下波涛汹涌的风口浪尖,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惨烈的华沙起义,如此悲愤,如此澎湃!年轻的演奏家展现出了超凡的爆发力和超高的技术水平,双手在琴键间来回跳跃,准确无误,达到了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强度,将作曲家内心的悲愤与热血、这首曲子的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极速的琶音过后,fff的纯八度下行和弦仍能保持极高的质量,足见演奏者的耐力和平时练习的强度之高。最后主音的反向八度完美地结束了这一曲的演奏,庄严、深远、沉重、坚定,蕴含着胜利的曙光和凯旋的威仪,余音绕梁,震撼人心。

    在听音乐会之前,我最期待的就是演奏家会如何演绎两首《月光》。德彪西和贝多芬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转折作用,他们不但继承了前辈作曲家的精髓,而且开创性地发展了音乐创作的某些领域,给后辈作曲家以革命性的影响。德彪西的《月光》是《贝加莫组曲》的第三首,反映了其创作风格逐渐向印象主义过渡的过程;贝多芬的《月光》开拓了奏鸣曲这一古老体裁的崭新领域,是古典乐派转向浪漫乐派的作品之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性是两首曲子的共同点。

    德彪西的《月光》曾名为《感伤地漫步》,后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诗《月光》的启发而更名。鹿尧对这首乐曲的演绎更接近于德彪西本人在1913年的录音版本,较之当下许多钢琴家,如维德尼科夫、郎朗、卡蒂亚等人的演奏版本,速度更快,音响更强,情绪也更为激动一些。随着演奏家的手指轻触琴键,缓缓下键,朦胧而优美的第一段第一部分开始了。对于这种朦胧色彩的自然形象的处理方式,鹿尧认为:“手臂需要非常松弛,将手指慢慢地推进琴键中,使音色缥缈但又清晰”。受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音乐、绘画、文学能够以彼此的词汇来思考”的理念影响,德彪西的作品充满了印象派绘画的斑斓色彩,并把文学中的“通感”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此刻的琴声蓦地有了颜色和温度——清冷的夜晚,作曲家独自漫步在河畔,朦胧的月色照得水面波光粼粼,静谧而美好,带着一丝寂寥。15小节起,进入第一段的第二部分,和弦式的织体为朦胧的音色添了些分量,音响渐强,作曲家的心绪似乎被扰乱了。而最后一小节的前三个分解和弦琶音又逐渐清亮了,尤其是五音,清脆悦耳,极具穿透力,给人以“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受。第四个琶音又回到了中音区,音色迅速回归到朦胧的状态,为下一段做铺垫。由此可见,鹿尧对音色有着整体的把控,使段落间可以自然的过渡。接下来的27-36小节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也是这首演奏的亮点。郎朗在《钢琴书》系列中谈到对这一段的处理,他把这段想象为云朵追着月亮,我认为非常形象。左手的琶音就像是夜幕下模糊的、成片的云朵,右手的音程就是云朵中时隐时现的月亮;左手的音色是朦胧的,右手的音色是清晰的,并稍强于左手,营造出两个层次的效果,整体的音色在朦胧与清亮间来回穿梭变换,加上大连线和踏板的呼吸感,美轮美奂。鹿尧对每个小乐句最高音的音程做了稍稍弱化和延长的处理,凸显了拱形的织体,在旋律推到顶点的地方没有释放,而是稍稍收敛、克制,这样的处理给人以一种压抑的美感、一种迂回的柔情,是专属于德彪西的“窒息”的美,动人心弦。

    宁静、悠远的尾音还在耳边萦绕,下一曲疯狂、激烈的琶音就粗暴地打破了听众对月夜星空的遐想。十六分音符的迅速跑动和强有力的和弦牢牢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贝多芬的《月光》第三乐章就是有如此摄人心魄的魅力。“月光”之名出自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的手笔,他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的月色,而第三乐章激动、悲愤的情绪很难让人联想至此,因此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两首“月光”的对比只是单从标题来看。

    急促的琶音后的第一个和弦在谱面上被标有sf的记号,而第二个和弦没有,可见贝多芬在创作时对力量的标记是十分细致的,对此鹿尧认为:“作为一位演奏者,严格按照作曲家的意愿进行演奏是基本要求,但如果只是死板照谱面上的标记演奏,不能理解各速度、力度的要求与音乐形象间的联系,就会导致音乐不够生动,让听众感到莫名其妙。”因此他的处理结合了谱面标记和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第二个和弦稍弱于第一个,自然地承接下一组以pp开始的琶音,表现出波浪般前仆后继、无法抑制的悲痛。鹿尧的演奏速度大约为每分钟152拍,和肯普夫的演奏速度很接近,但主部主题节奏有些失控,琶音不够清晰、干净,我听到的不是暴风雨般急促的雨点,而是连片的糊成一团的乌云,再现部还出现了明显的错音失误。但演奏家手指和大臂的爆发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一首首高难度且几乎无缝衔接的曲目演出后,仍能把sf和反复的渐强凸显出来,这需要很强大的耐力。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写给他17岁的女学生朱列塔·圭恰迪尔的,他们彼此相爱却因身份不同无法相恋。罗曼·罗兰说:“这像一场大冰雹倾盆而下,震撼人的灵魂”,贝多芬把他的无奈、痛苦通通写进了狂风暴雨般的第三乐章,借演奏家之手传达给了今天的听众。从对作曲家情感的诠释来说,鹿尧的演奏还是成功的。虽然出现了失误,但较德彪西的《月光》而言,我认为他更适合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得天独厚的手指爆发力使他把重音所表达的激烈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他对弱音的音色处理就相对没有那么极致了。这也是现在一些钢琴演奏者的通病,他们往往只擅长演奏力度很强、感情激烈的作品,缺少对弱音演奏技法的精雕细琢。贝多芬作品的二度创作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青年钢琴家中,李云迪对这首奏鸣曲的演绎较具代表性,他的演奏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忠于原作的同时,融入了许多自己的想象。鹿尧的演奏也是如此,他说:“充分了解各个形象,加之自己对该形象的想象和艺术升华,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乐曲中丰富的音乐色彩。”他对这两首《月光》的演绎就是最好的例据。

    《爱的喜悦》、《爱的忧伤》、《A大调“克鲁采”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四首钢琴和小提琴共同演绎的作品,独奏和伴奏的分工十分清楚,展现了二位演奏家默契的配合。他们都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参加各种国际比赛,是大赛磨砺中成长起来的演奏家,多年积累的比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们默契的配合。

    《引子与随想回旋曲》是圣桑28岁时所作,献给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曲中有西班牙音乐元素,但却是19世纪法国的名作。引子部分开头的行板缓慢而忧伤,浓浓的乡愁随之而来,小提琴的揉音技法使之更为哀伤,宛如轻声抽泣的少女,楚楚可怜。19小节起,小提琴的音响突然强了起来,极快的音符如密集的鼓点,让我想到了明艳的西班牙女郎。最后的颤音引出回旋部分,四三拍变为八六拍,节奏规整,像一支行进的军队。最后一次回旋主题,原本担任伴奏的钢琴改奏主题,而独奏小提琴则来回演奏分散的和弦,变为装饰旋律,二者你来我往,仿佛在跳一支难舍难分的双人舞。小提琴连续短小的双音装饰乐段后进入活泼的尾声,在小提琴明亮的高音和钢琴深沉的低音中完满地结束了全曲,也给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语

    形式是极简的,演奏是极精美的。整场演出节奏紧凑,没有主持人的絮叨,演奏家从头至尾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把精力全部倾注在了演奏上,这就是对观众最好的回馈。演奏家精心设计的曲目布局更是锦上添花,整场音乐会高潮迭起,情感一次次递进,吊足了听众的胃口,到达顶峰时酣畅淋漓的爆发,让人直呼过瘾,正当沉浸于此、无法自拔时又曲风突变,就像饭后的甜点,适时地中和解腻,使听众不会感到丝毫的审美疲劳,是一场十分具有戏剧性、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精彩演出。

    两位优秀的青年演奏家代表着一群冉冉升起的90后新星,为年轻的音乐人树立了榜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迎来了新一代年轻人大放异彩的时代。随着我国艺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少儿艺术培养的普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演绎西方音乐,还是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登上国际舞台发光发热。中国乐坛,后继有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次元外衣下的古典灵魂——评《四月是你的谎言》钢琴小提琴经典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kb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