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古典音乐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
舌尖上的古典:「舌尖2」中交响乐的故事

舌尖上的古典:「舌尖2」中交响乐的故事

作者: 罗罗磊磊 | 来源:发表于2014-05-11 15:15 被阅读477次

    不知道这段时间有多少人每周五晚上等着 CCTV 放《舌尖上的中国2》,个人对《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有很不一样的记忆和好感,当年《舌尖1》放的时候,我正好是在骑行川藏线的路上,风餐露宿,大部分时候的伙食谈不上差,可一个多月,基本上就是川菜、川菜、川菜,偶尔几天甚至只能大饼、压缩饼干、雪饼、方便面充饥。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到了住宿的宾馆或者藏族人家,都会看下有没有电视、有没有电,如果刚好住的地方条件比较好,就窝在电视前看《舌尖》中的各种美食留着口水,至今还对那个淮扬菜印象深刻啊。

    昨天《舌尖2》播出了第四集「家常」,讲普通人家的家常菜,其中讲到了 16 岁的学生沈子钰和她妈妈在上海求艺的故事,今天这篇文章,不谈美食,谈一下《舌尖2》家常中出现的一段音乐。

    镜头先从子钰上课的教室开始,然后转移到与妈妈租住的 15 平米房子,随后又到了音乐学校练习的教室,一阵嘈杂之后,这群学生手持各种乐器端坐,在老师的指挥一声令下,场内响起了一阵颇有气势且「耳熟」的古典音乐。

    cover-imagecover-image

    这段音乐,相比我上一篇《电影中的经典古典音乐》文中我介绍过的「卡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行,但是同样十分著名,如果你稍作回忆,应该在有些场合听过这段交响乐。

    一开始听到这个旋律,倒颇为激动,那么这段交响乐出自谁手呢?

    以前在电影《莫扎特转》中曾经听过这段曲子,加上对莫扎特的生平经历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倒可以断定是莫扎特的作品,想了半天,也上虾米找了些会,确定了这是莫扎特的《第25号交响曲》(点这试听)

    曲子一响,心中倒颇有些澎湃,脑海中回想起了莫扎特人生最后,透支生命最后的激情和活力,创作《安魂曲》的那段阴暗与光明并存的的岁月,让人不由想起了他一生的放荡不羁、坎坷、苦难,令人不免可惜又感慨。

    依旧老惯例,来介绍一下莫扎特其人。

    wrapwrap

    人们提到莫扎特时,常常还会有另外两个「天才」「神童」名词相伴,可以说,人类音乐史上,没有另外一个人可以比莫扎特更有资格拥有这两个「头衔」。

    莫扎特 1756 年 1 月 27 日出生在奥地利中部的山城萨尔茨堡,很小的时候就显示自己的音乐才能,他的爸爸奥博德莫扎特本身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音乐教育学者,拥有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艺二代」玩家加上个「天赋加成」,小莫扎特四岁就开始弹琴、六岁就能够熟练演奏并且开始尝试作曲(感受下大部分小破孩可能才会把话说流利),八岁的时候就能够创作复杂的交响曲作品。这些可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想北朝鲜金三家族的那种神话吹捧,有许多故事可以证明莫扎特的确是个神童。

    {<16>} wrapwrap

    小莫扎特甚至可以做到面对一部完全陌生的作品,只要听一两遍,就能将其总谱完全记录下来。

    老莫扎特虽说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在音乐创作上少有创作,收入和名声都不咋样,看到儿子的天赋和才华,强烈的虚荣心让他觉得小莫扎特可能是一个光宗耀祖的机会,在小莫扎特六岁那年,就带着小莫扎特和十岁的女儿周游演出。在随后的十年中,莫扎特家族以这种「巡游」的方式火遍欧洲各地,从维尔纳到德国,再到荷兰、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等等。

    莫扎特所到之处,常常收到人们的欢呼,媒体也总是给赞和好评,但是,表面风光演出,往往只赚吆喝不赚钱,旅途的艰辛,也让小莫扎特原本就不好的身体吃了不少苦头。可是,另一方面,也真是这样的颠沛流离,使得小莫扎特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吸收了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文化,为以后的创作做了积累。在旅途过程中见识到的各种人间浮华,也让莫扎特性格上早熟,在小小年纪就创作了不少讽刺色彩的歌剧。

    1771 年,莫扎特十五岁了,小「神童」已经不再是儿童,「天才」的光环也逐渐淡去,加上老莫扎特与其主人大主教可罗列多的冲突,莫扎特被冷藏了,郁郁不得志也不受重视,小莫扎特太有个性了,心胸狭隘的大主教也看不顺眼他,各种刁难和作对。

    接下来莫扎特所选择的,正是我最最佩服他的地方,在那个年代,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基本上属于贵族阶层的文化,大多数的音乐人都是服务于某一个贵族,基本就是被「包养」,离开了贵族阶层和宫廷的支持的包养,音乐人很难立足,1781 年,25岁的莫扎特做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冒着贫穷、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与大主教决裂,向大主教提交辞呈。敢于向宫廷贵族翻脸,莫扎特毋庸置疑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人。接下来他面对的就是「音乐换面包」的问题了。

    重获自由身的莫扎特,来到了维也纳发展,一方面维也纳当时是欧洲艺术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莫扎特喜欢过的一个叫阿罗伊齐亚的女孩也在维也纳。没有了主人包养,没了父母照顾,莫扎特的生活异常艰苦,卖命地工作,而这些,支撑和支持他的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爱情的力量。

    说起来也哭笑不得,莫扎特喜欢的是阿罗伊齐亚,而这个姑娘的父亲韦伯早年就认识莫扎特,韦伯见到莫扎特活得挺苦逼,惜才之余把莫扎特请到了家里住,但是阿罗伊齐亚此时已经嫁给了一个宫廷艺术家,然后.....莫扎特把目标转向了韦伯的小女儿(也就是阿罗伊齐亚)的妹妹康斯坦兹,莫扎特不顾父亲的反对,在 1782 年 8 月 4 日结婚。

    婚后的生活逐渐走向轨道,但是依旧艰难(脱离了体制的艰难,感受下),莫扎特本想重返宫廷,可是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下,现任的哪些宫廷艺术家大多嫉妒莫扎特,不断排挤莫扎特,甚至有些人还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阻止莫扎特进入宫廷音乐圈。

    1786 年,莫扎特与蓬塔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一炮走红,但是不像现在的歌手,作品走红了并没有给他带来现实的丰厚收入,莫扎特生活得毅然贫瘠,莫扎特甚至只能出售手稿度日,第二年(1787)作品《唐璜》问世,第三年(1788)莫扎特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声誉,终于获得了宫廷乐师的职位,但是薪水并不高,悲剧的是,也就是这一年,莫扎特六个月大的小女儿夭折,可谓雪上加霜。

    接下来的就颇为悲壮了,生活的疾苦,丧女的悲痛,事业的不顺,莫扎特的生活一直在挣扎之中,到了 1791 年,莫扎特已经濒临破产,在人生的最后这几年,莫扎特创作了歌曲《魔笛》,而他的人生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则是我之前提过的《安魂曲》

    1791 年 12 月 5 日,莫扎特告别人生,走过他少年得志、风光、忐忑、苦难混杂的一生,年仅 36 岁。莫扎特走得也十分落魄,丧礼十分潦草,只有少数几个挚友和学生赶来参加,身为一代大家,与大多数穷人一起埋入了贫民墓地,和十多具其他尸体混杂。后来莫扎特的遗体被单独取出,但是对于这个遗体是否是莫扎特本人,都还是个谜,前几年看新闻好像说 DNA 验证确认了。

    说到莫扎特,满满的都是感慨,天才、神童、英雄、悲剧。有时候觉得莫扎特一生好惨,有时候又略自私和残忍地想:如果他没经历过那么悲惨,也许我们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经典和伟大的音乐作品了吧。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将近 50 部被编号的交响乐,相比交响乐之父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只有海顿的一半,但是,要知道莫扎特的寿命也只有海顿的一半不到,莫扎特的第一部交响乐创作于他 8 岁的时候,海顿写《第一交响乐》时已经 25 岁了。

    在《舌尖2》家常这集中子钰他们演奏的这部《G小调第25交响曲》,是第一部被公认的杰作,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收到了海顿同时期作品的影响,当时音乐圈流行一种小调创作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年仅 17 岁。人们喜欢用「音乐世界中雨永远的阳光」来形容莫扎特的作品,这部《G小调第25号交响曲》就是一部很鲜明的例子,整个旋律更加感性和深刻。电影《莫扎特传》中,就是以这首曲子作为开场音乐。

    后记

    好啦,从《舌尖2》又扯到了古典音乐,在这部「家常」节目后面出现的曲子,自己不熟悉,也没时间写了,就不介绍了,苦逼写论文的孩子伤不起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古典:「舌尖2」中交响乐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p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