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承德谈旅游乱象

从承德谈旅游乱象

作者: 岚岚自語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12:57 被阅读99次

    景区门票--你都花钱到这儿了,还舍不得点门票钱?

    不知道各地旅游景点的门票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是有规章制度,但这个制度的计算方式可能并不严谨,所以我老是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景区门票和景区实际价值不对称,门票定价有点像是拍脑袋来的。

    故宫门票淡季40,旺季60;颐和园门票淡季20,旺季30;承德避暑山庄淡季90,旺季145。

    尽管知道北京景点门票的低价很大程度出于政策影响,但这个门票差异未免太大了,让人觉得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毕竟你都花钱到这儿了,还差点门票钱?

    这里的景区不是为当地人设计,也不是为长远利益打算,倒是像干一票宰一波,收割了就不管以后还有没有人来。不,永远有新人来,他只是不在意回头客而已。

    景区设计--有条路不就行了,你还要个选择?

    景区设计是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我不反对景区里有众多新的收费项目,但是景区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有人不愿意接受这些项目,希望步行或者其他方式,且能够正常享受自己的门票钱应得的服务。

    承德避暑山庄的上山口,都是推荐使用山区车上去的。我们想步行登山,他连步道都没有,得和山区车走一个道。但道路狭窄,只能容下一俩山区车,往上走的过程中,必须得注意后方来车,一来车,就得往路边草丛上钻。而且车俩来的频繁,上个山就像是和山区车来了老鼠躲猫的游戏,心力交瘁。总的来讲,像避暑山庄这种景区,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它只考虑了自己赚钱的需求。

    塞罕坝也是一样,景区和四川的九寨沟、贵州的茂兰一样,大且交通不便。九寨沟是全程有疏导,人流引导;茂兰这种还没规划完全的景区,徒步路线和驾车路线都有详细的图纸,地图是你去任何一家店都会免费送给你,一看就是政府批量发放的。而塞罕坝呢?景区地图自己出去买,地图又和实际的线路有出入,手机导航和地图上的都对不上;没有详细的景区游玩的设计,十字路口,关键转折点没有疏导,导致自驾游客总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除了路线规划,景区的各个主要活动点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休闲方式太过雷同。塞罕坝的每个湖,外面都是骑马、摩托车和游乐场。一方面毁了安静的风景,一方面又让这些湖变得单调无趣。景区设计的时候估计没考虑这些,当地百姓也没有其他想法,发现有个方式可以糊弄糊弄游客,就把成功的经历到处复制。

    景区设计不给游客留选择,让旅游变成的被迫和顺从。一味追求短期收益,智商税收多了,以后还会有人买单吗?

    住宿吃饭--给你个窝,赏你口饭,你还敢嫌弃?

    承德最让我震撼的还不是前面两点,而是住宿时随便要价。

    我们先在美团上订了酒店,300多一晚,到酒店后,在大厅等工作人员过来扫二维码。这时候一阿姨进来问标间价格,一服务员答150一晚。我当时就怒了,为什么美团的价格反而比当地实际价格还高,而且高了不止一倍!工作人员回来,发现服务员走漏消息,只能“吃亏”,给我们把差价退了。

    酒店设施也是一样,我们订的是当地中等价位的酒店,但房间淋浴花洒有问题,让更换还一脸不满,觉得我们“事儿”。

    不过这还不算最奇葩。有一年元旦,我和一同学去哈尔滨玩。晚上到了酒店,决定去网上推荐的一个小吃街吃饭。出门打了【正规出租车】,上车后司机主动攀谈,说那小吃街都是骗游客的呀,我们说那您推荐一个吧。他就在无线电上问其他司机朋友,把我们拉到一家店门口。我说:您可别骗我们啊。司机师傅热络答到:那咋会,我们出租车司机就是哈尔滨的名片啊。

    下车的时候,司机说跟我们一起去店里看看,要张名片,下次带朋友来一起,我当时就觉得不对,跟朋友说怀疑被骗了,朋友傻白甜,还跟我说不会的。进饭店,司机要了名片就走了,打开菜单一看,我就知道肯定被骗了,但周围都是东北汉子,我们俩女生,也不敢自己翻脸,就跟同学说点了最便宜的鱼。然后,高潮来了,吃的中间,又一个司机带着人来了,取名片然后走人。这次我同学真的信了,司机去名片就是为了混个脸,到时候才有他的抽成。买单的时候,我们明明点的最便宜的鱼,老板说我们点的贵的,给我们上的也是贵的!欺负我们俩妹子,不敢反抗。

    后来把这事发朋友圈,一同学回复:也是你们傻,人家都说了,自己是阿尔滨“名骗”,你们还信。

    从此哈尔滨上了我的黑名单,并且掐断身边朋友打算去哈尔滨的念头。

    文化旅游—没文化,卖你点淘宝货怎么了?

    这年头,文化旅游的概念越来越流行。

    一些企业和当地政府签五十年合作协议,帮忙宣传,把景区“文化旅游”的概念炒火。五十年内的旅游收益,大部分归企业,小部分打通政府,零头分一点安抚百姓。

    可是当地的“文化”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当地会有一个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等徽派建筑。没有文化特色的地方,会修小吃街、复古街,刷上木头的颜色,搞点小桥流水。

    无论是哪种情况,进去后都会发现,整条街都是买商品的,而且商品相当统一。像宏村这种,一溜烟都是木雕服装,卖的零食都是毛豆腐、麦芽糖,其他饰品服装都是一模一样。感觉整个村都是批量进口了同一个淘宝卖家,没有特色。而那些专门给游客玩的小吃街就更不靠谱了,贵州荔波的小吃街,开了一堆堆豆花烤鱼,就好像当地就一个特色菜。

    说白了,就是因为这种“文化旅游”、“仿古街”、“小吃街”的形式容易赚钱,且它们的成功可以复制,各个地方政府想也没想,就照搬别人的模式,搞得大江南北,都是“木屋”、“古屋”。而当地的百姓,发现一家店卖这个商品火了,都跟着去卖。店铺里的商品都是一样,多看几家就会发现,这不跟逛淘宝似的,一样的商品一样的质量,走到哪儿都像是上一个景点的复刻版本。

    我很担心现在这种情况。企业找一景区,包装打造成“文化明星”,然后用已经成功的经验,复制一个成功案例,吸引游客买买买。真等到合同到期(甚至可能等不到那会儿,智商税收的多了,没人信了),谁来给当地破坏的环境买单,谁又来保证当地百姓的生活?

    逛完宏村,我对“文化旅游”、“人文景观”这种概念越来越反感,按下决心,以后出去玩,只去自然景观。因为自然界的美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承德谈旅游乱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kc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