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学们已经听过,
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图书馆看书,
但实际上比看书更重要的事情在于,
拥有自己独有的阅读体系,
一切从7个意识(阅读理念)出发。
一、经典承载意识
同学们必须有个意识:
纸张是经典的信息承载形式
电子书并不会取代纸质书,就算有一天使用电子书和使用纸张一样。
原因在于,纸张是人类学习文字时第一练习工具。
当一个人表达想法的时候,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纸张上画。
而且,人的思维一开始的表达形式并不是文字,而是涂鸦。
人类为什么不能放弃绘画?
因为那是所有人最开始表达自我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你想更有效的提升自己,多看纸质书,用手来做笔记,而且科学家研究发现,用纸张做笔记要比用电脑做笔记效果更好。
二、结合意识
针对一个特定课题,
结合各种形式材料,
然后进行阅读是相对科学的读书方式。
因为这个流程和论文创作基本一致。
创造一个主动输出知识的环境,
而主动输出知识能帮你更有效的理解自己所学。
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即利用好:
书籍的全面,
期刊报纸杂志权威+及时,
网上帖子的独树一帜,
公开课对知识点的精要总结,
围绕一个你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阅读,
而不是局限于单一信息形式。
让信息为人服务。
三、分类意识
人这辈子就读两类书,
一个是为了生存需要的阅读,
比如用来糊口的一技之长;
另一种则是放松性质的阅读。
之所以要分类,
是因为分成两类,
能够帮你意识到
自己阅读的书
对自己阶层的改变有没有帮助。
每当你阅读完一本书时,
你把这本书按照这两类贴上标签,
1个月~3个月统计一下,
当你发现自己“放松类书籍”阅读的数量太多时,
你也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改变。
四、目的意识
这更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无论什么书,
带着问题去阅读,
像侦探解密一样,
这样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读这本书的意义。
五、区别意识
我曾经在公众号中发过这张图
是想要提醒同学们,
不管对方是怎样的专家,
他们给你的如何读书的意见只能参考,
而不能照搬,
中国区域差异太大了,
也就是人和人的差异也无比的大,
一个在北京成长的孩子的读书方法心得,
怎么可能完全适用于一个在小村里长大的孩子?
六、质量意识
作者决定书的质量,
作者的能力决定书的质量,
编辑者决定书的质量,你能在大学看到的书,其实都被人剪切过。
反正你在大学图书馆肯定看不到禁书。
你想要有高质量的阅读,
就得找高质量的作者,
高质量的出版社。
这和吃饭特别像,
你想吃得高贵,
肯定去你们城市最豪华的餐厅。
七、渠道意识
不要把看书孤立起来,
看书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所以你要有渠道意识,利用好多种信息渠道。
图书馆给你的信息数量多,质量优,
我前面说过,
编辑者的质量决定了书籍的质量,
那里的信息基本都经过编辑们的修改和整理。
公开课由授课老师和学校进行整理,
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脸,
一般质量也不差,
但缺点是数量少,
因为课程的制作成本相对于书籍,
还真是不小,
而且公开课大都是免费的。
网络帖子,
数量大,质量不佳。
因为是网友自己来总结,
没有专业的编辑进行整理,
所以这个渠道的信息用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分辨质量。
最后
如果你有什么要留言的,直接在我公众号里发消息就行
感觉不错,还请多转发,给点鼓励
作者简介:明了学,简称小明,提供走心实用明了的大学攻略,写干货,不鸡汤,爱原创,让更多的同学拥有掌控自己未来的技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