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老子的无为是思想境界,在实际中并非什么事情也不做。具体来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与其细,先定一个小目标,把小目标完成好了,其他的事情也就顺其自然了。
但是实际学习工作中这样做的人很少,学生想要学好英语,上来就是同时背单词、练听力、练口语、练阅读。二十天速成班常见诸各种网站。不妨先定一个小目标,练练听力,认真做好。听力听得多了,听得熟了,自然能反哺到“听说读写”的剩余三种能力上。考GRE/GMAT,先老老实实把长难句练熟了再说其他。
职场工作了,或是为别人打工,或是自己创业。心很大,誓要争个高下。赢了,只不过是恰好站在风口上(也许一只猪也能飞起来),输了,无比懊恼。《道德经》就很有意思了,心态上讲无为,做事为而不争,十年磨一剑,小目标完成好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也就是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佛家向内探索,去除内心的烦恼;道家在向内探索的基础上,也多了一些内外融合的阐述。
不过,有一点,既然图难于易,那么自然会比较容易,那“圣人犹难之”作何解?
如果联系其他章节可以知道,《道德经》中的圣人无分别心: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功成弗居
无分别心的圣人,自然不会区分难易,因为圣人一视同仁,对待难的事情,认真思考,对待易的事情,也同样认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圣人只需要谨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原则,任何事情也无难事了。学生时代应该多有感触,同样的题目在不同的人眼中难易程度是不断变化而,因此本无难易之分。若是因为觉得容易而生出轻视之心,进而浮躁起来,离犯错也就不远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