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工作上都遇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选择,这些问题和选择无疑让人头大,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我不是一个擅长做选择的人,长期下来就导致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恰好最近阅读《原则》一书,看到有关如何做出选择的内容,感觉十分受用,与大家分享并附上我自己的理解。
“不要把现实与愿望混淆”
自己在做思考和规划的时候常常会把愿望与现实混淆,会把自己对于某件事儿的情感上的远近、熟悉程度作为现实,而没有认真客观的去审视实际情况,同时,对于事实的判断中总是夹杂着对未来预期(立足于直觉而非证据),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抉择上的事实层面已经夹杂大量的根基于直觉的“愿望”,通过错误虚假信息做出的选择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在进行选择之前,应当尽可能客观的寻求事实证据,依托于事实证据来形成对实际情况的信息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醒自己摒除主观情感直觉的臆断猜测、未经证实的流言蜚语、一厢情愿的美好预期。
选择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对每一个选择判断背后的逻辑逐一审视,避免脱离实际的逻辑漏洞,尽可能让抉择符合实际情况。
选择后要验证逻辑判断的结果,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继续下来整个决策过程,通过对事情结果验证判断正确与否。正确无误,则可以作为正确决策的案例,决策出现问题,则应当审视问题的根源,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而要时刻关注如何实现目标”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处在人际网络之中,所以会导致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两份工作,一份是本职工作;另一份是要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彰显自己长处和优点的同时,还要注意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而在掩藏不足和彰显长处的过程中会让人产生虚妄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欣赏,进而喜欢上自己扮演出来的自己,其结果就是为了维护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舍本逐末——放弃努力奋斗实现目标,沉溺装扮出更美好的自我。但是,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最后落得惨淡收场。
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要关注我们的目标,应当着力于努力实现目标,而非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出更美好的自己。要用“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尽可能避免为了自我修饰而耗费精力(并非完全忽视人际关系),更不应因为担心行动影响“自我形象”而放弃实现目标的行动,毕竟生活和工作都是以“结果/作品”说话。
“不要让痛苦妨碍进步”
大多数人面临选择,都会感觉“万分痛苦”,然后习惯性逃避,甚至闭着眼睛将选择权交给“硬币”,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以及拒绝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然而不能逃避的结果是,现实根本不在乎做出这个选择的人是谁,就会一股脑的将结果砸给你,受不了也得受着。所以选择还得自己做,至少受着也心甘情愿,还能刻奇自怜一番(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刻奇的)。选择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要不断立足现实进行权衡、取舍,所以我们应当尝试去适应这种痛苦,在痛苦下不断权衡考虑,你权衡的越多越全面(通常也意味着承受越多的痛苦),你的选择质量就越高,痛苦的价值和收益就越高。如果痛苦是必然的,何不尝试让痛苦更值得呢?
除了面临选择的痛苦,更多的痛苦是面对结果,选择的痛苦在于有负面结果的概率,而结果引发的痛苦通常意味着100%的负面结果。面对负面结果大多数人选择逃避,比如最近春节假期不少朋友每逢春节胖好多斤,为了拒绝面对不称体重,我自己也是深思熟虑才上了称的。因为我明白,胖了就是胖了,逃避称上的数字并不会帮助我控制体重,而知道目前的体重(现实),才能够开始控制,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面对现实时必然痛苦的,但如果明白痛苦无可避免,就会更加坦然的接受痛苦,在痛苦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直到问题被解决。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这个道理容易想清楚,但是做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可能真的不受自己的控制。这个时候就要反复对比逃避与面对的结果,然后不断尝试面对,实际久了,面对的积极意义会让你切身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这样积极的反馈越多,就越容易驱使你去面对,直到成为习惯。(我也在不断尝试面对痛苦的路上)
“不要只关注直接结果,要关注后续结果、再后续的结果”
这一原则我的理解是要尝试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更高的视角长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就好像下棋一般,你每下一步棋都会虽然是当下的选择,但是会对长期的局势形成深远的影响,高手下棋就是需要纵观全局,深入理解当前的趋势,下一步看三步,每一步棋的后续结果也放到当前这一步棋的考量之中。
从时间维度上看,当前的最优选择未必有利于长期,所以如果是考虑长期的事情,就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然后选择,根据后续、再后续的结果验证判断的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从全局来看,每一项选择和决定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必须将决定从全局的层面审视,比如一位朋友为了职业理想选择换一个城市发展,这个对于其职业发展是最优选择,但是,对于家庭、孩子以及日常生活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才可以做出综合最优选择。
“不要只在他人身上找原因,尝试着从自身找原因”
每件事情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多数人会习惯于在外部寻找问题,直到外部找不到问题再开始从自身找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为了继续“自我装扮”选择假装在外部找到问题,而否认自身问题的存在。这种自我保护可能是不经过大脑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的尝试去控制应激反应。
找到外部原因可以进行改变以避免问题,但是也会出现外部环境、客观事实难以改变,结果就只能是坐以待毙。但是针对于自身的问题,如果发现一定是可能能够改变的(取决于是否愿意改变并为之付诸行动),如果找到自身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那么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与“自我保护”而始终被问题困扰的自己相比,你会选择成为哪一个自己?
以上是我学习关于如何选择部分的思考,未来还会持续分享《原则》学习心得,也希望能与各位朋友多多交流讨论《原则》和你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