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知识型的网站都在搞促销活动。力度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当了,抢券花200元可以买到600元的书,可谓史上最大折扣。我这次也是及时出手,虽然没有抢到卷,还好仍然花了200元买了价值400元的书,自我感觉还好。其实当当每次搞大活动我基本都会花点钱去买书。
有人问:你买那么些书能看完吗?你之前买的书不是也没全看完的吗?买了书不读不是浪费吗?
我想说的是:书一定要看完吗?

我现在拿到书,已经越来越少从第一页顺序的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拿起书先看封面封底,然后去研究目录,看看这本书到底有一个怎样的脉络。在读书之前,我有的时候会先去豆瓣去看看书评,先吸收一下别人读后的精华,知道全书的重点在哪里;自己哪些地方不明白,然后带着问题去找书里的答案,这就可以了。就像古典老师曾经介绍过的一样:在这个时代,要充满功利性的去读书。
那既然买一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翻完,那么为何不能多买一些书作为资源的积累呢?看完这些书的目录和精华,你就相当于知道手头拥有了哪些资源。当你写作或者工作,需要用到这些资源的时候,你知道他们在哪里,马上就可以调出第一手的信息翻阅查询。如果当你需要资源的时候,再去网上买书,当书到了的时候,可能你的感觉就没有了,问题可能也不是问题了。
我的观点是:只要那些书对你是有用的或有兴趣的,不妨可以先买下来。当你想读的时候,能够立即读的到,对于像我这种有些认知焦虑的人,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