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中介因素,对于危机传播和危机化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生危机事件,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恰当地与媒体沟通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引发公众心理失衡、社会失序、政府失信,进而引发危机。当前,新媒体语境下地方政府应对危机误区主要表现: 媒介素养欠缺,危机沟通诚意不足。尽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了新媒体的影响不可小觑,并且也开始利用官方网站进行信息公开与新闻发布,但遇到危机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在使用引导新媒体时明显表现出“本领恐慌”和诚意1不足,在固有“捂”“堵”“拖”思维的支配下,或通过各种渠道“捂紧盖子”秘而不发,或封堵信息压制舆论,或采用发通稿等单向传播的方式与媒体沟通。非平等单向传播,信息发布不对称。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由过去被动接收政府信息变为主动获取信息;而公众在网络空间的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其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迫切要求受到尊重并获得保障。这都要求地方政府转变居高临下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媒体、公众平等对话,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仍采取独白式、官僚式、单向式沟通方式,有些地方政府面对公众的质疑,只知道念通稿,甚至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极力回避事件的矛盾与焦点。危机传播管理机制不健全,媒体沟通策略失当。新媒体时代,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新媒体语境下危机事件政府媒体沟通策略在新媒体语境下,处理危机事件的核心是沟通管理,而政府如何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是重中之重。
(一)以信任为基础进行危机沟通。良好的沟通通常不会自然地出现,特别是对政府机构而言。 在危机沟通中必须把建立信任作为一条主线。以信任为基础进行危机沟通,属于应对危机的理念范畴。首先要尊重媒体,将媒体看做合作伙伴,创建平等友好的沟通氛围,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专业化、经常化的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公开、透明、诚实地发布危机信息,不回避公众关注的焦点,做到危机信息共享;再次要敢于承认自身处理经验不足,对一些事情政府如何构建信任关系?首先要尊重媒体,将媒体看做合作伙伴,创建平等友好的沟通氛围,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专业化、经常化的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公开、透明、诚实地发布危机信息,不回避公众关注的焦点,做到危机信息共享;再次要敢于承认自身处理经验不足,对一些事情还不了解,敢于承认错误并道歉,树立敢于担责的政府形象。
(二)运用双向对称模式进行危机沟通。政府、专家和公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让公众接受政府、专家发布的信息,充分沟通是关键。这就需要摒弃单向的、独白式的沟通模式,建立双向对称危机沟通模式。危机事件爆发,政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危机事件的最新动态和政府危机处理的做法和态度,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消除信息不确定性引发的公众心理恐慌;要利用网络进行双向沟通,开通网络热线,邀请权威人士、相关专家进行连线直播或问答,让不同的观点、疑问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示并得到权威的解答;要格外关注危机化解对立面公众发布的消息,并及时给以有理有据的回应或澄清,遏制流言、谣言的传播。
(三)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危机状态下,各种利益群体纷纷发声,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大多数网民陷入无所适从状态。同时,活跃在网络中的一些知识渊博、眼光犀利、观点独到、表达欲望强烈、对公共性议题积极关注的群体——“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对危机的根源、发展、趋势和对政府表现评价,影响着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是逆反抵触还是理解接纳。所以,政府在危机沟通中要赢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和支持,通过网络意见领袖二次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动员力和引导力,促成有助于危机化解的舆论共识。
建立完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信息传播是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要想在危机事件中化“危”为“机”,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要建立完善危机传播管理制度,明确传播沟通责任人,在危机爆发期和扩散期要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最短时间”反应,制定出务实管用措施,真诚主动公开信息,积极应对媒体与社会舆论的质疑,与媒体积极沟通,引导公众舆论。在危机消退期要重塑政府形象,从危机处置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推诿扯皮、玩忽职守、官僚主义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修改完善危机事件涉及到的法规制度,塑造负责、担当的政府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