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条件,先讲讲时间。时间重要吗?嗯……当然很重要。我也这么觉得。
可是,有时候,时间却变成了一种“条件”。
我最近两周,每做一件事情都会记录一下用了多长时间。然后每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算一下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这应该算是经验论。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条件。
当经历了某种事情,尝试了某种事情,得到了某种想对应的结果之后。这就成为了我们的经验。于是,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本能会觉得,下一次还是会这样。这就是脑海中的“条件”
再讲的具体一点:
当我走路去地铁站时,我最近都是花了10分钟。于是,我就开始默认为我去地铁都是需要10分钟的时间的。于是,每次我过去的时候,都需要预留出10分钟的时间来作为完成这段距离的“条件”。
又或者,当我看到某个人在台上演讲结结巴巴的时候,我下意识会觉得,这个人很害羞,很不擅长演讲。于是,脑海中就给他定下了这个标签。不管是讲到什么演讲的话题,都会下意识觉得,他讲的不好。还不够好。而我的这个印象,也就是我对他看法的“条件”
再或者,当我很努力,怎么也看不进去某一类书,或者达不到某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下意识会觉得:嗯,我不擅长这个事情。我做这个事情会很辛苦,需要费很大力气,我做这件事情会很痛苦。而这个下意识的想法,也就成为了做这件事情的“条件”
于是,当我们定各种目标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各种条件:我一定要做到什么事情,然后我才可以达到什么目标。我一定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然后我才可以达到某个目标。
这些“条件”,换种说法,也就是限制。就比如说,我想要健康。然后我就开始设定目标。我觉得我每天要喝多少水,要走多少路,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情,要环境干净整洁等等。于是,就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条件。
再比如,我想要财富自由。然后我就开始设定目标。我觉得我要看多少本财富的书。我要做多少的副业工作。我要积累多少的人脉,我要每个月投资多少钱,然后我就可以财富自由。于是,就有了各种财富自由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就是生活压力的来源。
然而,我前面也讲过。当我默认为我平时走地铁都是用10分钟的时候。当我下意识将我之前的经验作为我后面预想的事情的条件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开始自我设限了。这也就是等级差距,贫富差距,学历歧视,各种优越感或者自卑感的来源。
所以,其实自信,就是打破这些条件。以前是这样,现在和未来不一定是这样。不要被各种“条件”所捆绑。不相信“你只有这样,你才能那样”。永远怀有批判精神,既相信,也怀疑。所谓进步,也就是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不断找出过去的不足。去尝试,去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