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话题历来是家庭计划的重点,社会关注的交点。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从家庭到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急剧攀升,报才艺班及各类培训班、投资学区房、聘请私人家教、上私立学校等等,只要能想到的都会极力去做,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什么是起跑线,我不太清楚。我想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没几个,至少想清楚的没几个。
今天继续分享李跃儿老师的《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希望对家有儿女的朋友有所帮助。
二、大脑工作模式发展关键期(0~2岁)
这一时期是孩子心智模式发展的关键期(啃、抓、踩),它又包括口的敏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空间建构敏感期、因果关系敏感期、永久客体敏感期。在这些发展精神和能力的重要节点,儿童需要成人的成全和帮助。
宝宝为什么见什么啃什么?
小孩子打三个多月起,就喜欢啃小手指,五六个月时,更是见啥啃啥,被子、衣角、玩具等等,这是口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婴儿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所以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是他们的嘴巴。
孩子最早尝试啃的是他们的手,吃手需要大脑指挥肌肉配合,当孩子吃到手之后,嘴巴感受到手,手也感受到被口吃的信息,这样大脑就开始工作,处理来自口和手的刺激。大脑的工作造成神经元的连接,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经元就不断形成新的连接,然后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
在口的敏感期家长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给孩子太多物品,造成孩子选择的困难;
②当孩子厌弃旧物品时,家长要理解、配合;
③不要过于频繁更新物品;
④家长应该把孩子要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以培养孩子的抵抗力。
宝宝要自己吃饭,可总把食物涂得到处都是,怎么办?
很多孩子在一岁时,就开始拒绝大人的的喂食了,吃啥都会自己上手,而且非常迷恋玩水,玩沙子,真让家长苦恼不已。
这是因为孩子进入了手的敏感期。这时,他会不断拍打、揉搓抓到手里的东西,把水果、食物捏得稀烂,去发现、感受物体形态及其改变。
家长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现时,口的敏感期也在继续,孩子发现新物品时,可能会先把它放到嘴里,试一下,再决定怎么用手。
父母要给手的敏感期的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不能让孩子动的东西,最好收起来不让孩子看到。同时,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保护孩子安全。
在手的敏感期家长要注意什么?
①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放到嘴里也不会有危险的物品。
②一岁多更大一些时,可以提供泥巴、水、沙子等跟大自然更接近的物品。
宝宝为什么喜欢专往不平的地方走?
孩子在刚学会走路时,用心的家长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兴奋劲儿,虽然走得还不稳,但颠起来奶奶都跟不上,而且专爱走坑坑洼洼、有台阶的地方,看着好让人担心那。
其实,我们要恭喜孩子,他们在手的敏感期,通过爬感受到自己力量,备受鼓舞,接着就进入了腿的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他们摇摇摆摆,但是一刻不停走得飞快。喜欢在高低不平的台阶上来来往往,探索脚底传来的不同地方的刺激。
这时,家长即使感觉疲惫,也不要中断孩子的探索行为,跟着保护好他就好了。甚至给孩子创造不同的脚底刺激,引导他尝试草地、公路、沙滩的不同感受。
切记,不要给他穿带响笛的鞋,这样的鞋子会在孩子走路时发出尖利的响声,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观察。
宝宝为什么会恶作剧,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家里有个捣蛋娃,那就是翻箱倒柜地折腾,抽屉随时拉开,衣服都从柜子里拉出来,书从书架上扯下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索行为。在腿的敏感期,孩子就发现了独立。他开始去探索更远处的事物。这就会让孩子发现空间,当发现空间了以后,他们就开始了空间探索。
比如,他看到家里书摆得很整齐,他试着推倒,改变这个东西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可以通过他的手,他的力量,改变一个东西的模式。这样,儿童就会产生自我效能认知,这正是自信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童年,没有建构起自我效能认知,长大很很难自信。
开始孩子只会把整齐东西弄乱,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示范把他弄乱的东西放回去,让他意识到物体可以移动,并且带着他把东西重新摆整齐,这样他就习得了变杂乱为整齐的能力。
宝宝为什么不喜欢我买的玩具?
家长有时候给孩子买很多高级的玩具,但是孩子好像都不感兴趣,即使玩也是摆弄几下,没过两天又要买新的。反而是妈妈做烘焙剩下的面粉和面团,如果给孩子发现,就兴致勃勃玩起来了,专心致志撒面粉,揉搓面团。
很多家长其实对孩子的玩理解有误。孩子玩玩具,在我们看来是游戏,但事实上,那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工作。孩子所有的玩,都不是真正的为了娱乐在玩,而是他们的发展行为。
一个孩子玩一个玩具,从开始玩到玩的结束,他其实已经发展了,已经不是玩之前的那个孩子了。
孩子的发展动力是天生的,当他们通过玩得到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愉悦。
他们对于自己能够掌控,能够激发他们探索欲,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玩具热情巨大。建议家长不要提供太过超出他们认知范围,或缺少可摆弄空间的玩具。
该不该尽早开始让孩子学习知识?
很多妈妈很喜欢唐诗宋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教孩子背,刚开始孩子好像不错,能背几首,可过段时间,完全无感了,这让妈妈很挫败。
其实,在2岁之前,大部分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喜欢把东西翻过来倒过去摸,注意物体表面是圆的还是有棱角的,能不能滚动、旋转。1岁半到2岁时,他们开始探索物品之间的联系,哪些可以摞在一起,哪些可以排成一排,感受物体的空间、体积、质量,此时他们全身的细胞都处于感知和思考的状态,大脑积极工作,创造出个人的思维方式。
同时,孩子也在发展语言,他们在从情景交融的生活中学习到语言,每一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在孩子心中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现实事物支撑。
不要再为输在起跑线上担忧了,给孩子营造合适的环境,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