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一个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词语。在中国,游戏通常可能被理解为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实际上游戏最广泛的解释应该是:
游戏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满足的行为活动
而游戏作用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而游戏获得快乐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即时反馈」。游戏的这个特点,能帮助人们在学习知识,实现目标,改变习惯上大大提高效率。所以游戏化思维成为了各个领域需要学习的思维模式。
教育、学习和游戏一样,「即时反馈」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游戏中,每一次任务的反馈,每一次击杀怪物获得的经验都能激励每一个游戏者在小小的奖励之后追寻更多的奖励。而游戏化学习,则是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手段吸引他人,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背单词的学习软件,通过记忆的单词个数,学习时间给与用户积分,排行等游戏机制,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软件学习。当这一个概念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能引爆用户学习的兴趣,但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这一个策略的时候,用户也渐渐对等级,积分,排行版这些元素不感兴趣了。如《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中所说:
游戏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过度使用游戏化这个概念,就会让玩家失去新鲜感。
游戏化是给一般的事物加上游戏的元素,一类是核心元素,是游戏必不可少的元素,一般指积分,徽章,排行榜;另一类是延伸元素,这些是保证游戏玩家能持续下去的元素,延伸元素就需要按照人们的需求来挖掘,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
在学生时代,背古诗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仅仅用背诵诗词的数量,与同学的排行来游戏化古诗词学习,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降低了兴趣。最近在电视上的古诗词大赛,却很好的激发了人们重新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赛其实重新定义了学习古诗词的目的,给与参赛者荣誉感和成就感。因而很多学校也争相效仿举办校级规模的大赛。
在学习、教育中引入游戏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令人恋恋不舍的学习项目,游戏化不是传统学习的革命,而是未来学习的伴侣。
在目标管理、团队管理中游戏化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有很多想实现的小目标,比如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控制摄入,提高消耗。在控制摄入方面许多的饮食APP也会加入卡路里计算工具,设定最大卡路里摄入量,打卡提示等等。对于运动消耗的量化,微信运动的每日步数排名可谓是引起了全民运动的风潮。把每天应该消耗的卡路里转化成1万步的准确数字,朋友圈排行的加入,促使人们每天都能去完成1万步的小小目标。
在公司和团队管理中游戏化的元素也能促进团队高效的合作。一些企业的职级系统中有明确每一个等级的职务应该产出的数据。比如一些产品经理的只系统中有规定,高级产品经理需要产出多少培训新人的讲座和课程。这类的非业务流程的工作任务虽然不能帮助公司在业务上停供收益,但很好的促进了团队内部的可持续发展。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每一个想成为高级产品经理的员工都会自己主动的学习,总结方法论,补充开设讲课所需要的演讲、教学的技能。
最后,推荐关于游戏的几本书,并且附带了得到听书的读书笔记在我个人的网站上。
《游戏力》-- 如何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翻转式学习》 -- 创造一个良好即时反馈的学习系统;
《游戏化思维》-- 把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情,变成有趣的游戏;
《游戏改变世界》 -- 用游戏的方式实现目标
《游戏,让学习成瘾》 -- 游戏化学习,最好的学习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