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爱而不得之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爱而不得之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作者: 悦动怡静 | 来源:发表于2024-08-24 20:27 被阅读0次

    巴黎圣母院和很多小说类似,控诉命运不公,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终归是被统治阶级所掌控,他们的生命贱如蝼蚁,每天在刑法场被绞死的犯人,就像在菜市口屠宰牛羊,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他们已经麻木。晚上各家紧锁门窗,即使外面烧杀抢掠也无法激起一点涟漪,只要不是抢自家,他们偶尔会好奇地探出头,看看是谁家被抢了,再关好门窗,第二天则成为邻里街坊的谈资话题,随之也从脑中抹去,一切恢复如常,人心麻痹至此,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而且还是革命者鲜活的热血,通过人血馒头的情节,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愚昧和落后,以及民众的麻木不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革命者牺牲的同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希望以此唤醒群众的觉知。

    在这一群麻痹无知的行如死尸的人中,也有清醒的活着的人,她像人间舞动的精灵,不惧嘲弄和鄙夷,快乐地舞出自己人生的美丽姑娘爱丝美拉达,她拥有美丽的外表,也有美丽的心灵,在卡西莫多被罚刑场,看似快要死去时,所有冷眼旁观的众人中,美丽姑娘给他送去了水,她没有犹豫和挣扎要不要给水的心理活动,因为这就是她的本心,真实的她就是如此。还有差点被乞丐们绞死的格兰古瓦,姑娘为了就他,答应做他有名无实的新娘,即使她心里已经有了至死不渝的爱人,可是她屈从本心作出了认为对的选择。

      和她的美行成巨大反差的“丑大王”卡西莫多,外表的丑陋却反衬出内心的善良,他是主教大人最忠实的仆人,是爱丝美拉达的坚贞爱情守护者,当两者发生矛盾和对立时,一边是恩人,一边是爱人,陷入两难,卡西莫多从“心”出发,作出抉择,他懂得善恶,能辨是非,看到心爱的姑娘死去,他亲手将这刽子手也是他的“恩人”推下深渊,他要让恶之人受到应有惩罚。他比更多的“美”人更美。就像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军官浮比斯,在其光鲜亮丽的皮囊之下藏有一颗肮脏龌蹉的心,他玩弄纯洁的爱丝美拉达,践踏她至纯而坚贞的爱情,女人在他眼中不过是玩物,令人可鄙,他所谓的惨痛结局就是--结婚了!婚姻本是爱情的归宿,情人的向往,却是他的牢笼和噩梦。我无比心痛爱丝美拉达为什么会爱上如此无耻之徒。

    还有外表丑陋内心更为丑恶之人,主教代理,他作为上帝的传达者和人民的守护者,利用至高权利行使个人私欲。他害怕印刷术的出现,因为这将打破教士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曾经只有教士看懂的“天书”即上帝的旨意,即将被所有民众所看到和读懂,他怕了,怕权利消失。他利用手握权利摆弄他人命运,可惜他无法控制美丽的爱丝美拉达,他对她的爱是扭曲的、变形的,几近走火入魔,他妒忌,他癫狂,他就是人间恶魔、地狱使者,内心和身份的匹配多么讽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得不到的爱便要毁掉,谁也不能沾染,他亲手把她送上绞死台,眼睁睁看着她被绞死。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苦涩的,让人趋之若鹜却也让人避之不及,即便遍体鳞伤也要飞蛾扑火,他们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明知爱而不得却仍奋不顾身,把自己编制在美丽的谎言之中,活在爱情的世界里,爱丝美拉达至死爱着虚伪的浮比斯,他是她生命中最为宝贵和珍视的,生命在爱情面前都不值一提,她的爱已经低到尘埃里,这是一种廉价而低级的爱,只会让人更加漠视和摒弃。这也让我想到张爱玲,“低到尘埃里,再从尘埃中开出花来”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的背面,原文为“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爱情方面,当一个人在面对心爱的人时,会变得非常谦卑,甚至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尽管这样做可能会显得很卑微,但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依然感到欢喜和满足,这就是张爱玲和爱丝美拉达的真实情感写照。可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这样的爱是否可取,单方面的飞蛾扑火的爱,激情过后还要面对现实的生活,爱情面前都是平等的,需要的是彼此守护和珍惜,若紧靠一方努力维持,终究只会爱而不得,即使低到尘埃,也会被人践踏,还不如高昂着头,平视彼此,容易得到也更容易失去。

    他们都是爱而不得,卡西莫多在墓地抱着爱人的身体直到死去,他是主动来此长眠的,有人要把他搂抱的骷髅拉开,他的遗骸也就立时化作尘埃了,有一个爱到尘埃里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而不得之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ry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