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选择困难症发愁?三个皇帝来教你
正在为选择困难症发愁?选择与决策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仅个人如此,就连拥有文武百官的皇帝都左右为难且经常做错选择!
我们先看几个同一主题的小故事吧:“削藩”。
一号皇帝:汉景帝

汉景帝时期,随着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实施,汉朝的实力正在快速壮大,不过壮大的不仅仅是汉王朝,还有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为了避免重蹈周朝的覆辙,有识之士晁错提出建议——削藩。
这还得了,这是从我们碗里抢肉吃啊!不行,反了!于是六国反了,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帜造反了。汉景帝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为了不让其继续造反,就把晁错斩了。但是吴王可不管,继续摔兵攻打,不过王朝的实力不是白给的,最终评定叛乱,削藩成功。
结果:事业成、功臣亡
二号皇帝:建文帝
朱元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本想封王让几个儿子共同守卫大明江山,谁知地方强了,就不服管了。留给孙子这么一个烂摊子。每个朝代似乎都有为大局着想的忠臣——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燕王朱棣反了,同样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子,你说这建文帝傻吗?从小饱读诗书,还特别受到朱元璋的喜欢,也肯定读过晁错的故事,明知道杀了忠臣,朱棣还是会反,还是存着侥幸的心理把他俩给杀了。又或许是为了让朱棣没有了谋反的理由吧,又或许是想效法汉景帝,得到汉景帝的结果吧。很遗憾,这次是朱棣胜了。

结果:事业败、功臣亡
三号皇帝:康熙
似乎皇帝都喜欢建国的时候封侯,太平后就喜欢削藩。清朝同样如此,米思翰建议康熙皇帝削藩。吴三桂反了,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可惜这项伟大的事业最后没有成功。
结果:事业成、功臣幸

同一件事情——削藩;同样是新的王朝开始不久;同样是大臣进谏;同样是造反;不同的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是即便是成功的,谋臣的结局也不一样。
如果非要找出这其中的一些决定胜负的关键,我认为是准备。汉景帝和康熙在削藩的时候都已经是非常有威望的大人物,唯汉景帝尚未建功立业,威望不足,自然指挥与准备都没有十足的准备,在防守的战略上失误,导致了大败局。
有时候,选择可能没有对错,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