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着闲云野鹤生活的诗人,我们容易想起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林逋等诗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里写“性本爱丘山”,表明他不愿为官应酬,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41岁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他的人生后22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散生活。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犹如闲云野鹤,坐卧白云青松之间,饮酒醉月,不慕名利,自由淡泊。“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王维的晚年,隐居在陕西蓝田辋川,内心清静,崇敬自然,“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林逋,梅妻鹤子,隐居杭州西湖,造庐孤山,驾小舟,结僧友。
闲云野鹤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贯休。贯休才华横溢,被当时吴越王钱镠赏识。贯休应邀前往钱镠府,在那里留下了著名诗作《赠钱尚父》,其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诗句。钱镠希望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认为自己的诗意不应被修改。回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这句话后来成了比喻,形容那些生活闲散,脱离世俗的人。
闲云野鹤,悠闲自得,远离世俗的诗人,还有很多。一起回忆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