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你是否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抱怨这个世界太不公平,有人生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完一生。 抱怨有人锦衣香车豪宅,有人衣不附体、食不果腹、风餐露宿。于是,太多的人开始谩骂这个时代,抱怨当下社会,就好像一切的不幸都是时代和社会加之于个体的,而非生命本身过程。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它赋予人们的一切都具有共性,你在这个时代中感受幸福,同时你在这个时代中体味痛苦,这是生活赋予你的感受,而非时代。
有这样一本书,它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 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这本书用冷静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这个故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纷乱年代,经历战争,杀伐与动荡的主人公富贵如何与命运友好的相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经历了至亲至爱陆续离他而去,最终与名为“福贵”的老黄牛相依为命,在每日昏黄而仍有余热的夕阳下等待平静离去。尽管如此,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他讲述伤痛的往事,用丝毫怨愤也没有的语气平静地娓娓道来。合上书本的一瞬间,我豁然懂得,为什么这本书叫做《活着》。
如果只是简单将《活着》当一部多舛的家族悲剧来阅读,也许你只会发现生活残酷的本质和命运的沉重。但当我掩卷沉思,任悲悯的情怀沿着主人公福贵曲折的命运自由地流淌,敞开善感、纯净的心眼一遍又一遍地去探寻,我发现了书中藏着人生坚韧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生活如同玫瑰花,你可以选择怨愤花下刺,亦可以选择欣赏刺上花。同一个世界,在悲观者的眼里总是是阴暗的,在乐观者的眼里却充满福报。一个人的对待人生境遇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自己生命的状态。在读者眼里,福贵的人生悲惨至极,几乎每时每刻都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当福贵叙述他的人生时,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内心在无数苦难起伏之后由衷的平静和幸福,因为他始终相信他的妻子和儿女始终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和儿女,他始终相信那头老得已经走不动的牛是他最好伙伴,他始终相信即使独单一人,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仍陪伴在他身边……他从内心深处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命运犹如一场无情的大火,把福贵一家灼得体无完肤,但他们丝毫没有一句埋怨,也没有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大声抱怨那灼人的火焰,而是从中淬炼活着的力量,乐观地珍惜着眼前的生活。我希望,即使在布满荆棘道路上,我也能感知到玫瑰色的人生。
第二重,忍中淬炼,以忍为力。当家族的悲剧开始时,福贵一家只是生忍,为了生存而忍耐接踵而至的苦难。然而,岁月即使再无情、再粗暴,也终究慷慨地赋予了福贵生存的智慧。我相信,在他和许多像他那样历经风沙岁月而活下来的人生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内心,在这个幽暗的通道里,他自我疏通、自我调适,渐渐地,他明白了因缘、通达了事理,坚韧地活了下来。也许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有的只是对生活的逆来顺受,对命运的低眉顺眼;但在我看来,这种忍耐在福贵身上已经化作敢于接受、担当、进而化解的生活智慧。这种忍淬炼出福贵无论境遇多么逼仄都要生存的信念。在未知的生命历程中,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潜心修得这项智慧,以淡定之忍认识人生多变的境遇,以平静之忍接受命运无常的安排,以自强之忍担当生活赋予的重担,以智慧之忍化解现实滋生的苦闷。
第三重,没有把你打败的苦难,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在许多人看来,福贵只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但在我的心中,他却是一个“隐形”的强者。输光家产、从阔少沦落为贫农,一度妻离子散,对父母未能尽忠,对子女未能身教,这一生,是至亲至爱对他的不离不弃一次次支撑他活下去。然而,这些给予他活下去的信念的亲人却一个一个阴阳相隔,如果不了解活着的意义,这些苦难足以让一个人生不如死。但是富贵活下来了,即使最后与牛为伴,他在勤恳地创造宁静、不寂寞的生活,那些死去的人们希望他要活下去,他们给予福贵的不仅是活着的信念,还有连同他们的那一份一同活下去的期望。在命运一次又一次、无休无止的无情打击下,有多少人能像福贵一样,没有逃避生的痛苦,没有心如死灰、没有麻木不仁,而是一次又一次转苦为乐,努力地活下来?即使到最后,命运几乎剥夺了他的一切,他却带着极致平静地心情去回味自己被命运切割得支离破碎的一生,并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在我看来,他真切、实在地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内心。因为他懂得活着的意义和生之可贵。
我想,《活着》之所以成为一本连“伟大”一词都无法形容的小说,在于它不仅引发了同样经历过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的老一辈人的情感共鸣,也给予了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但内心焦虑、恐惧的年青一代以心灵的启示,它不仅塑造了一个反映一代人、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的人物,同时跨越了国界带着无畏的希望渗透入读者的灵魂深处。活着,对世界没有过多质疑,不放纵快乐亦不放大痛苦,不偏颇矛盾亦不空虚脆弱,不向世间盲目索取,亦不恐惧生命的未知。活着,做一个宽厚、坚韧、努力的人,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温柔地对待这个真实的世界。
《活着》带我走进一片低气压阴霾的庄稼地,在经历了反反复复如暴雨般失望、悲伤、惶恐的洗礼之后,让我意外获得尘埃洗净后灵魂重生的力量:在生命这片希冀收获的土地里,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抽芽生长,许多种子不是被无法预期的苦难扼杀,就是在无穷无尽的风雨里被摧残得失去存活的力量,但是,只要尚存一丝活着的希望,种子就会努力排除万难、破土而出,向着太阳竭尽全力地生长。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风雨过去那天,悲伤就要停下来。因为《活着》,我无比热爱现在的生活。
网友评论